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株洲市查出"三无"电梯100余台 调研组提出整改

今年3月起,由市政协委员、相关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对我市电梯使用及安全监管等情况展开详细调研。昨日(26日),市政协副主席张国浩主持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监管进行专题协商。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电梯保有量按年均13%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底,共有在用电梯10821台,其中乘客电梯8833台,自动扶梯1211台。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年限在10-15年的有605台,15年以上的有51台。


1 问题


部分小区电梯内灯具、呼叫装置等零部件损坏严重,未张贴安全使用知识宣传画,未公示救援电话号码和年检合格证等。全市“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100多台。


部门监管、维修资金使用、老旧电梯改造等机制不健全,62.9%的调查对象认为部分住宅需加装电梯,但不知该按什么程序、向什么部门申报。


电梯使用单位“部门依赖症”和“年检依赖症”严重,安全管理员、操作员无证上岗,对业主意见无汇总、分析及改进措施;部分公共场所的自动扶梯,未落实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巡查制度。调查显示,60%的居民反映电梯发生故障后无人接听电话或接听不及时。


目前,全市特种设备2.2万台(含电梯10821台),但市县区两级监察人员不足20人,人均监察特种设备数量约1100台/人,且我市电梯安全应急平台建设刚起步,监控终端安装率仅3%。


部分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不具备应急救援能力,救援完全依靠电梯维保单位和公安消防,不能第一时间实施救援。而目前我市仅有电梯维保企业7家、维保分支机构27家,平均每家维保电梯约318台,平均人机比约1:30。


我市房屋维修资金2003年下半年才开始归集,之前的商品房并未计提维修基金,这部分住宅电梯的大修、改造没有保障,其中有些被迫长期带“病”运行,故障率和投诉率居高不下。


2 建议


调研组认为,构建电梯安全保障体系,必须有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考虑到立法程序繁琐、周期较长,调研组建议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株洲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将电梯安全管理纳入公共安全管理范畴,明晰各部门在电梯安装、日常管护等环节的责任。


同时,进一步加大电梯维保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维保单位考核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对维保作业质量控制、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分。对投诉举报多的小区进行重点监管,对物业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和服务星级评定,倒逼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调研组还建议,质监、房产部门研究建立电梯商业保险机制,让保险公司的电梯安全巡查队伍成为政府监察人员和检验员之外的“第三外援”。


此外,加快电梯应急救援物联网平台建设,将其纳入智慧株洲建设,加强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聘请政府雇员以弥补专业人员的不足等。


调研组指出,老旧电梯安全隐患较多,事故风险较大,既不能采取简单查封措施,更不能光评估不整改。建议坚持物业管理全覆盖与消除“三无”电梯紧密结合,将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纳入民生100工程,逐步更新改造到位。


委员怎么说?


市政协委员陈代陆


电梯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参与,当务之急是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这就需要以《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来具体明晰责任。


市政协委员邓一兵


一方面业主维修资金账户上有巨额存款,另一方面电梯急需大修而维修资金无法快捷提取,这是当前不少小区面临的尴尬。建议市政府出台《株洲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在程序和表决方式上大胆创新,明确在哪些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应急维修和“一次性表决”。


市政协委员田曼


我市职业院校众多,却没有电梯专业,建议充分发挥株洲职教优势,支持各职业院校开设电梯专业,积极与电梯生产厂商对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以制造厂家为主的维保体系,逐步实现维保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