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沪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电梯“改造”8年 搬运工人“散养”

blob.png


电梯不开旅客提着大包行李走楼梯 


免费便利歇搁!有偿服务紧跟?9月22日,《新民晚报》刊出记者两次暗访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内自动扶梯长年“停工”,却“火”了一旁收费搬运的报道后,引发了市民的许多猜想和质疑:自动扶梯到底为啥关停?搬运费为啥不明码标价?付了管理费的搬运工人为啥开不出正规票据?这其中到底夹缠着怎样的利益?为解开这些“谜团”,记者第三次来到现场。


自动梯为啥要停?


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总经理任佳表示,2008年自动扶梯启用后,仅三个月时间里,旅客危险事故就接二连三,为此自动扶梯停运至今。因经常接到旅客关于“电梯不开”的投诉,考虑到实际需求,总站在货运部增设了一部货梯,让有需求的旅客可以找工作人员刷卡乘梯。


“我们当时停运电梯就是为了减少事故,没来得及研究改造方案。”任佳介绍,他们这些年来曾想过拆电梯改建为滑坡道,但评估后条件不达标;也曾考虑在二楼下客区造一部直降电梯,但此方案一直搁置。“现在我们打算在明年春节前把新电梯造好,最晚不会超过明年五一长假。”同时,已要求在二楼下车区域增设指引牌,引导旅客搭货梯下楼,并派一专职人员负责为旅客刷卡。

管理费上哪去了?


对于“免费便利停运”引出“利益相关联”的质疑,任佳给出了否定回答,“我们不可能靠这些管理费赚钱的呀!”


他坦言,目前在总站上岗的搬运工共有20人,他们每月需上交500元/人的管理费。这笔费用主要是支付意外保险费、茶水费、培训管理成本等。他称,这些搬运工都会经过事前培训上岗,总站方也为他们购买统一制服,并由一位安全保障科的工作人员及一位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但在采访中,总站方面自始至终,都未出示管理费使用的明细账目。


记者随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搬运工常需的人身伤害保险,即使是较高水准的保额,每人一年也不过千余元。如果以每个搬运工一年上交6000元管理费来看,除去保费外,服装、培训、管理等“自由度”较大的支出又有多少呢?看来,总站还是应该拿出更能让人信服的“硬道理”。


搬运工啥人来管?


“搬运工只是经由我们统一组织管理,并授权认可他们在总站提供有偿服务的人员,但与总站并无劳务关系。”任佳表示,这些搬运工曾长年游荡于总站外做着“地下搬运生意”,为整肃环境,总站才将他们组织起来。


任佳表示,总站对这些人虽有培训和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但并不会强制执行,搬运费也是由工人与旅客自行协商。“只要旅客不来投诉,我们也不会管。”但他也强调,一旦有旅客投诉,总站还是会马上处理,视情况严重性来对搬运工做出处罚。


任佳承认总站对搬运工的管理并不到位,此次经媒体关注后,会考虑制定并公示统一的搬运费标准,也会加强对搬运工的管理。


而针对报道中提到,搬运工没有票据的问题,任佳称,还不了解情况。不过,他表示,工人虽获准在总站内开展经营活动,但不代表这个经营活动是总站开展的,他们不会提供以总站名义开具的发票,而且搬运工只能视为个体户,可自行向税务部门购买。而工人到底从何种渠道获得发票,尚需调查。


总站既然对搬运工有事前培训、事后监管,还收取了管理费,但为何搬运工还是“散养”状态?总站既然允许搬运工在其范围内提供有偿服务,可又不要求他们明码标价,又不要求他们提供正规票据,这样经营行为合法吗?旅客投诉才会管,这样“不举不查”的管理到底有用吗?采访后,问题还是一大堆。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也是“上海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如果这些“短板”再不补上,抹黑的就是上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