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南京:地铁158部“剪刀角”电梯要加挡板

  1月29日,北京一名9岁男孩独自搭乘商场自动扶梯时,将头伸出电梯外,被夹在五、六层扶梯夹角中,当场死亡。

  据《东方卫报》3月2日报道 昨天,《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记者从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了解到,近日他们将为站点内存在“剪刀角”的扶梯全部加上挡板。记者 刘莉莎

  电梯与楼板之间的缝隙已被封死

  昨天,记者走访了南京地铁一号线的新街口站、张府园站和玄武门站,虽然在车站内没有发现电扶梯之间的“剪刀角”,但却发现不少扶梯与楼板之间的夹角。工作人员介绍,像商场那样的“剪刀角”确实极少出现在车站,“商场的上行电梯和下行电梯在一起,车站里的扶梯以上行为主,旁边要么是楼梯,要么就是楼板。”

  在一号线的新街口站,记者发现了工作人员所说的这种手扶电梯。在站台层通往站厅层的电扶梯处,电扶梯和楼梯紧挨着,但是在电扶梯的另一侧,电扶梯与站台层、站厅层中间的楼板交界处形成了一个标准“剪刀角”。记者发现,虽然电扶梯紧邻楼板,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有20多公分的距离,“楼板上面是站厅层,下面是站台层,乘客搭乘电扶梯从站台层上来时,害怕有东西从这个缝隙落下去,之前就将缝隙封死了。”工作人员指出,“就是把这个三角区加上围挡,保证乘客出行安全。”

  “小心碰头”总被乘客忽略

  记者转遍新街口站发现,凡是存在“剪刀角”的电扶梯旁边,都挂上了“小心碰头”的牌子,在搭乘电梯上行时就可以看到,但仅靠这样一块牌子,能发挥的作用确实有限。“什么牌子?没有看到啊?”市民周女士在记者指明后才恍然大悟。“哦,那个牌子啊,看到过,不过谁搭电梯会碰头啊!”采访中发现,不少乘客都知道搭乘电梯要靠右站立,扶好扶手,但却忽视了也不能将头、身子探出电梯外。

  “‘剪刀角’是自动扶梯之间会有小于35度的斜面夹角,而扶梯与建筑物之间也存在夹角,这些危险的‘三角区’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所以国标要求在这些区域都要有清晰的警示标志。”业内专家指出,其实在自动扶梯上,不仅“三角区”是个隐患区域,在扶手下侧的“围裙板”与运动的梯级之间的缝隙也常常会发生事故。夏天有些穿长裙的女士如果位置站得不好,裙子会卡进这些缝隙之中;如果孩子贪玩趴在扶梯上,手指可能被夹进去。

  158部“剪刀角”电梯都要加围挡

  发生“北京电梯”事件后,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立即对车站内所有的电扶梯进行了排查,甚至还到各大超市“取经”。“有的建议我们在电梯旁加网兜,但是网兜上也有空隙,小孩子容易将手和头套进去不安全。”经过讨论,他们已做好了整改方案,就是在“剪刀角”处加上两块板子,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一个可移动的警示挡板,一个固定的缓冲挡板”,工作人员介绍,“警示板就是类似现在的那块‘小心碰头’的板子,放在‘剪刀角’前方,固定挡板就加在夹角的延伸处。”据悉,这块固定挡板的材质和移动挡板不一样,是一种软性材质,这样就算有乘客不小心碰到头了,也不会造成伤害。

  经过统计,这种“剪刀角”电梯,在地铁车站里总共有158部,全部在近期改装完成。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乘客,在搭乘手扶电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带小孩子的乘客,不要让孩子单独搭乘电梯,做好全程监督。

  延伸阅读

  商场“剪刀角”光有提示牌

  昨天,记者走访了新街口几家商场的手扶电梯,发现大部分商场都在“剪刀角”部分设置了警示牌。

  中央商场目前使用的就是这种剪刀式电梯,记者发现,电梯上除标明正确的乘电梯方式,还在电梯交叉处竖了一块三角形的警示牌,上面写着“小心碰头”四个字。沃尔玛超市除了在电梯“剪刀角”设警示牌外,在商场出入口处还有工作人员负责提醒乘扶梯人员。这些主要是起到提醒警示作用,警示牌悬挂过高,面积不够大不足以有效防护等问题依然存在。

  2012年7月31日将实行电梯新国标,届时将确定以固定挡板形式封死交叉口,在此过渡期间希望商家和乘坐电梯人员都能重视这个问题,避免惨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