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当前形势下给电梯人的忠告(连载二)——回归理性 分解工作

最近一阵子,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电梯企业的订单更难接了。即使接到订单,非标的难度也相当大:原来不做的侧置对重,或者是90度直角开门的高速梯现在也要做了;原来从不做的对钢丝绳扭曲应变极大的多滑轮侧置机房也只能做了。原本外包的工作开始回流了,本来防火厅门都是外包的,现在为了降本,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加工。本来接到餐梯、杂物梯的单子都是外包,现在为了节省成本也开始自己做,虽然单子不多,但是依然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研究设计,增加了产品线,增加了后期的维护费,虽然增加了成本费用,但这属于固定资产,不作为年度业绩考核KPI指标, 大家肯定会问那Margin(利润)怎么办......现实就是大家都已经赤膊上阵了,都在拼价格。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冲Volume(台数)。


于是乎原本固有的生态被打破了,白热化的“刺刀见红”肉搏战害苦了电梯人,而且是电梯人中最忠诚老实、踏实勤奋的那群人,因为老实人不会投机取巧,老实人不苟阿谀奉承,老实人在接到一个错误指令时不会像滑头人一样蒙混过去,而是会默默承受,把痛苦悲愤留给自己,用默默的加班加点换取上司的一个苟且合格。于是做产品Cost Down& Control(降本)的项目经理焦头烂额,里外得罪人,对外拼命压供应商价格,原本优质部件供应商因为高出了几十元的成本就被勒令强行降价,否则大门永远关闭。对内协调跨部门的人员重新选择供应商,重新消化接口技术,重新制定新产品试制流程,重新做型式试验,让公司员工在没有业绩增加情况下徒增工作量,利润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忙,为了获得相应工作成就感,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KPI,以让大家看到的的确确是在忙。大家做的没有成就感不去说,而且失去了工作乐趣还搞垮了健康,对于家庭少了应有的照顾和关爱,尤其是对成长中孩子的教育缺失,对年迈的父母少了应有的寒虚问暖和陪伴,即便从夹缝中求得了生存或者说挣到了“自尊”,那对于先前这些真正生活目标的失去,又如何去弥补。


电梯行业的确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但是怎么变,我想如果在产能过剩但是大家还是忙的焦头烂额情况下,就要反思了,我觉得需要进行有效的职能分工。我记起很早以前我在小学时念过的一篇课文-----《这个办法好》,说的是毛泽东七岁的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到山上放牛,砍柴,捡果子。有一回,他想:怎样能放好牛,又能多砍些柴,还能捡些果子呢?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大家分成三个小组:一组放牛,一组砍柴,一组捡果子。天快黑了,放牛的把牛喂得饱饱的,砍柴的背回了许多柴,捡果子的捡了满篮的野果子。毛泽东把柴和果子分成几份,每人一份。大家牵上牛,背上柴,提上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无独有偶,在毛泽东这则小故事发生的100年后,华为的任总也说了类似的话:磨豆腐的把豆腐磨好,发豆芽的把豆芽发好,这样我们13亿人的中国就是一个伟大国家。我想如果我们电梯行业也能根据企业自己的专长把工作进行有效精细化划分,避免重复冗余,避免恶性竞争:比如,做轿厢的就把电梯轿厢做好,可以发掘新材料,做到既实用美观又降低成本;做曳引机的就奔着环保节能、降噪、低维护等指标做好产品开发;做控制系统的将“电梯状态可视化”列为重大开发主题目标,让电梯的运行状况、故障信息随时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从而让电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变得更简单易操作;做安全部件的好好琢磨如何把安全系数通过外接可视化仪器一目了然地看到当前部件疲劳或折损状况,在没有坏但是将要坏的时候及时更换或调整。


最后希望能借助此文唤醒行业朋友真正的创新和良知,不以眼前利益为导向,不以短期成败论英雄,把产品做好做精的同时也把服务做好,用积极宽厚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我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符合大家自身发展战略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