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当前形势下给电梯人的忠告

随着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渐渐突显发酵,我们行业在供给侧同样也出现了过剩现象,包括产能过剩,经营过剩,人员过剩,是否也会让大家联想到电梯行业的泡沫呢。


我们直观地来剖析一下这些泡沫是怎么来的,举个例子: A君和B君都是电梯配置工程师,熟悉国标,精通交通流量分析和系统(曳引能力)计算,熟练掌握电梯配置。2003年时在甲公司月薪都是3千,因后几年房地产发展迅猛,同品牌级别的乙公司异军突起,扩充新生力量之际,A君跳槽到乙公司,月薪6千,而B君留在甲公司普加薪资当年增幅6%,就是3180,A君这么一跳,同样的技能,同样的工作量和B君薪资差别是6000-3180=2820。A君的技能增长了吗?没有,应该说A君当时拥有的技能在当时增值了,且A君把自身当时正在增值的能力转化为了薪资收入,就好比是人们把手头增值的房子售出换来现金。


后续的故事逻辑也是如此, 假使电梯销售形势随着房地产持续增长,一定还会有丙公司、丁公司...相类似的人力资源需求,为了凭空(而不是靠企业步步培养)获得这样的资质人才,一定会开出比乙公司更优厚的薪资待遇,于是泡沫开始形成并膨胀。如果A君在以后的跳槽中还是吃当年的老本,没有继续突破,那么TA的真实能力实际和B君一样,而身价却高出很多。原先那些想快速扩张而拼命挖人的企业,当有一天突然意识到人力成本的投入不能满足公司盈利时,一定会采取压缩成本的策略,尤其在行业处于微利的今天,相比A君,B君似乎更显稳健。


当然,如果A君不是等闲之辈,TA在乙公司虽然做着和甲公司一样的工作,但是TA改变了工作方式,在确保准确完成工作后,努力探究减少电梯配置设计差错的方法,对常犯的错误非但用图表寻根溯源地分析出详细原因,还给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解决策略,同时还在团队日常工作交流中与本部门和跨部门同事一起分享,以一个人的经验教训广而告知给团队,让大家提高认知从而在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这样A君的能力和影响力就会在团队中扩散,且极有可能受到上司的推崇和重用,从而让自己的地位得到保证,并且个人价值得到提升。

用功做事和用心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当然能力超强且具有自省能力的人毕竟在于少数,而绝大多数的人都属于能用功做事。所以,认清自身的泡沫是第一步,习惯了“加法思维”的人们要渐渐适应做减法,尽管有点难,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去适应,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克服这样的思想障碍,踏实地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原先您是搞产品设计出生的, 好好梳理产品开发的流程PAMBOK,搞清决定阶段成败的每个环节;如果你是搞产品配置的,好好整理出产品的配置标准。记住了!配置标准不是标准配置,还藏着掖着以为是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分享出来的话,就等着被自动参数化配置体系淘汰吧;如果你是电梯销售工程师,赶快学习国家标准和世界各地的地方标准,尤其是北美、中东、欧洲标准,补全电梯技术规格表的认知; 如果你是电梯安装维修人员,赶快参加上海电梯培训中心的等级工培训,为什么?你有我有他有的上岗证,那如何分出水平高低呢,如何进级技师呢,你懂的。总之一定要务实,即便担任了中高层职务,也一定不要脱离实际业务,光听汇报当传话筒是不行的,而要脚踏实地去跟踪探究。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瞧瞧人家微软的比尔盖茨,世界级的总裁裸捐99%的个人财产,还硬抗着个软件工程师的职务,图啥,学学人家老美真正的聪明,别老想着买人家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