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成都市武侯区构建多元共治监管格局提升电梯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动地方政府上位质量安全,落实电梯使用单位“首负责任”,建立电梯安全“吹哨人”制度以及电梯维保“黑名单”制度……这是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电梯安全治理中打出的“组合拳”。


近年来,随着武侯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梯数量呈显著增长态势。目前,该区在用电梯7900余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责任主体复杂等特点。电梯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成为检验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实现电梯运行的长治久安,必须走多元共治道路。”作为电梯安全的守护者,武侯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为此,该局将确保电梯安全作为践行“两学一做”的民生工程,也作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创新工程,着眼“大监管”、服务“大民生”,积极构建起“党政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市场有效调节、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监管格局,推动电梯安全监管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经验式管理向智能化管理的科学转变。


奏响电梯安全的“大合唱”,离不开顶层设计这根“指挥棒”。该局向区委、区政府主动借力,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重视支持,充分发挥党政在电梯安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撬动”各方力量打好电梯安全攻坚战。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将电梯安全监管责任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相结合,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重点内容,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强化监督考核,为全区电梯安全工作划定了“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的度量标尺,确保电梯安全工作齐抓共管、步调一致。


为了实现电梯安全精准治理,该局从机构改革入手,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模式打造街道市场与质量监管所,配备专业执法装备,充实基层执法力量,通过关口前移、渠道下沉,构建起“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监管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立案,第一时间依法予以处置,从而打通了电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引入第三方机构,探索建立电梯安全“吹哨人制度”,是武侯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创新多元共治监管格局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该局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了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和丰富项目经验的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以下简称四川特协)作为技术服务机构,共同提升电梯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四川特协通过专家巡诊、现场把脉,进一步厘清了各部门在电梯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定位和责任边界,找准了电梯安全的风险点及危险源;武侯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则依据相关评估报告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由属地街道办和基层监管所共同督促电梯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到位、杜绝带病运行,整改完毕后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核,形成阳光化、链条式的闭环监管,实现了电梯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该局还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推动电梯安全智慧管理。以成都市电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安装3D二维码电子标签为抓手,集成应用计算机中心数据库控制、3D激光防伪二维码、电梯机器人保安、无线数据通信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将原有分散的、难于监管的电梯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对电梯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情况的动态监管和社会监督,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截至去年8月底,该区已有8000余台电梯安装了二维码电子标签,占全区电梯总数的70%。



为了引导更多市民参与电梯安全监管,武侯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还通过电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宣贯、“6.28电梯安全宣传日”“百城万校”电梯安全进校园、电梯应急救援演练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电梯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公众电梯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全区营造出“人人关注电梯安全、人人维护电梯安全”的良好氛围。



该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构建完善多元共治监管格局,探索建立电梯风险管理体系,推动电梯安全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智慧治理,用电梯安全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