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厦门启动创建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

  电梯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登记电梯已有3万多台,而且电梯总量正在以年均13%的速度在快速增长,电梯安全管理责任重大。我市在这方面正不断做着努力,继发布实施《厦门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之后,我市又有了新举措。近日,我市启动了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创建活动。市质监局表示,在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在每个行政区创建两个以上“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逐步实现全市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标准化管理。


  市质监局近日在联发滨海名居小区召开“全市电梯安全管理示范现场会”。活动现场,模拟演练了一栋居民楼发生了电梯困人事件,通过电梯里的对讲系统,小区物业人员了解到轿厢内被困人数等情况后,开始安抚被困人员,而与此同时,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确定轿厢停靠楼层后,开始进行施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被困的居民就被救了出来。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人员 陈浩:乘客遇到电梯困人首先不能惊慌失措,电梯轿厢里面有一个应急按钮,这个应急按钮直通物业值班室,乘客在电梯轿厢里千万不能够自行掰门,会造成二次伤害,在轿厢里面不要跳,轿厢里面是最安全的。


  【逐步实现电梯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3万多台电梯,并且每年以13%左右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各单位和小区对电梯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点。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说,希望通过举办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更好地督促电梯维保单位对电梯安全进行规范管理。


  此次我市共有包括联发滨海名居在内的13个小区参加示范创建活动,遍布全市6个区。质监部门将对这13个小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人员配置、设备状况、日常检查及检验管理、安全宣传、维保监督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每项均达标者方可成为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今年10月底之前,质监部门将完成对参与创建活动的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并将结果向社会通报。


  据了解,获评示范小区有不少“硬指标”。比如,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超过20台电梯的小区应配备两名以上持证人员,超过50台应有3名以上;电梯每半个月的维保情况应向居民进行公示等。尤其对电梯故障率也做出硬性规定,要求电梯故障频率平均每台每月次数不超过1次;质监部门接到涉及小区电梯安全、维保、使用等方面的投诉,每年不得超过3起。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分局副局长 蔡甘泉: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带动电梯安全管理实现差的变好、好的变优,同时还能在各个区起到标杆带动的作用,带动其它小区完善电梯安全管理的工作,下一步我们也会把这个创建活动,在全市进行拓展。


  今年我市还将大力推行电梯使用管理标准化和维保单位诚信体系建设,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同时,推行电梯合同管理、委托管理等多种服务模式,构建电梯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本月底前,我市电梯安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也将建设完成。今年内,我市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也将建成并投入运行。处置中心将对电梯故障困人数据进行记录、汇总、统计、分析、风险监测和预警发布。


  另外,针对公众关心的维保质量、故障停机率、应急救援及时率、拒绝低价竞争等问题,质监部门将组织电梯维保单位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建立“维保质量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并在媒体上曝光,形成倒逼机制。


  【新闻链接:电梯伤人事故频发】


  电梯安全管理真的是容不得一点马虎。近年来,电梯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最近这几个月,全国就已经发生了好几起,连续三个月来每个月都有。下面一起来看其中的几起。


  6月7号傍晚6点半左右,北京丰台区芳群园二区2号楼西侧箱式电梯发生夹人事故。一位老人前脚刚迈进电梯,电梯在未关门的情况下突然上升,导致老人摔倒,左腿掉在了电梯地板与楼板之间的缝隙中。还未等老人起身,电梯又夹着老人的腿一路向上冲去,直到15层时,老人才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将被夹住的腿拉了出来。而此时,老人的左腿已经面目全非。经医院初步诊断,老人左腿动脉大出血并伴有粉碎性骨折。


  北京市质监部门现场勘察后初步判断,事故可能由于电梯制动力不足所致。


  5月8号下午五点多,合肥一位住在22楼的袁女士准备乘电梯下楼散步,电梯门打开后,袁女士没多想就径直走了进去,没想到一脚踩空,跌进了电梯井。


  合肥市民 袁女士:我吓昏掉了,那里面乌黑,进去什么都看不到,一下跳多深。


  原来,电梯门虽然打开了,但实际上轿厢并没有停在22层,而是停在了20层,袁女士一脚踏空直接摔到了位于20层的轿厢顶部。而更让她惊恐的是,此时电梯并没有停止运行。


  合肥市民 袁女士:(电梯)拉上拉下,裤子衣服都拉烂掉了,拉了我几趟,还好没拉到上头顶底,这要拉到顶底,给你碾掉了。

  袁女士说,当时电梯外面有人听到她的呼救后,采取措施将电梯停运并报警,等到被救出时,她已经在轿厢顶上待了一个多小时。送医后,医生检查发现,袁女士双侧耻骨上支骨折,生命体征不稳,还需进一步观察。


  4月份,在重庆涪陵区三星国际小区,一名50多岁的女子在7楼乘坐电梯下楼,刚进电梯不久,电梯就发生了故障,突然开始坠落,一直下降到负二楼到负三楼之间的平台处才停下,女子被困在电梯中,赶紧打电话求助。消防官兵和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电梯箱门变形紧闭,根本无法用钥匙打开,只好找来铁棍和铁锤强行把电梯门撬开,将女子救了出来。此时,她已几近晕厥。由于电梯下坠了将近十个楼层,对女子的腰部造成了伤害。


  【新闻观察:电梯数量激增 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今天(20日)的新闻观察,来到演播室的是本台观察员王锐。这些年电梯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时常发生,怎样才能让电梯真正安全起来?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现在的城市发展,高楼和大体量的建筑越来越多,对于电梯的依赖也越来越强。那么这些年,有关电梯事故的发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想这些事故其实已经在向我们原有的电梯安全管理发出了警报。 


  【电梯事故多发 安全监管亮红灯】


  从电梯的整体状况来看,一方面,我们迈入老龄化的电梯,也就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多的电梯,过去的管理方式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总体的安全风险在不断扩大,甚至开始出现了事故多发的苗头。


  那么电梯安全管理如何破局?


  【电梯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


  我想首先,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全社会应该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电梯的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虽然,它属于私人或是某一单位,但是在安全方面,它的属性则是公共的,它的安全其实是整个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的一部分。


  【监管不留盲区 安全才有保障】


  另外,一部电梯从生产到安装、使用、维护,涉及到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没有安全的盲区,我们的监管才会是有效的。今天,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启动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从电梯使用者的角度入手,来倒逼我们电梯日常维护的质量安全,而相应的,监管部门也要从过去被动的管理,转变为主动、积极的作为,好的消息是,厦门正在建设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推行电梯使用管理的标准化和维保单位的诚信管理,那么从这些举措来看,厦门的电梯安全管理体系正逐渐清晰和完善。我们常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有监管的篱笆早日扎紧了,电梯的安全才是有保障的。


  【电梯安全常识要成为公众的必修课】


  再一个,如果我们把电梯也比作一个交通工具的话,相比于我们开车上路,大家对于电梯安全常识的熟悉,恐怕要远远低于我们对交通安全常识的认识和理解。而在一系列的电梯安全事故中,使用者的行为不当,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了解电梯,其实是我们安全使用电梯的第一步,而只有我们真正懂了,也才能推动电梯安全整个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