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物联网平台中的宣传载体

电梯使用安全知识培训

特种设备管理平台

电梯物联网管理平台
“电梯突发故障,乘客被困”、“电梯失重急剧坠落,乘客受伤”……近年来,全国各地电梯安全事故时常见诸报端,成为市民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电梯故障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尽管我市城市化建设进程相比沿海大城市起步晚,但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数量也在急剧攀升,特别是2010年以来,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今年3月24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就电梯的安装、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和监管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力保全市各地电梯乘客“上下平安”。
1、三千多部电梯需要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电梯(尤其是住宅电梯)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市2010年底登记在用住宅电梯有346台,截至2015年底已增至3075台。五年时间内,我市住宅电梯数量净增2729台,占到电梯总数的83.6%。
“一方面住宅电梯数量的激增,面临的安全风险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现行体制、机制及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住宅电梯安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民众反映强烈,渴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马永强分析说,近年来关于电梯的投诉举报行为也逐年递增,其中2013年为38件;2014年为59件,2015年为87件。
据了解,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依旧,比如开发商与物业、业主三方之间使用管理责任不明确,物业公司调换频繁,安全管理工作衔接不够;物业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监督不到位,不能依法按期申请定期检验;业主重使用、轻管理,不爱护电梯,尤其在房屋装修期间野蛮使用、人为损伤电梯,引发故障;维护保养单位缺乏高素质人才,维保工作质量不高,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能力差;维修、改造资金欠缺,易损件、零配件磨损后更换、维护不及时,导致故障停梯、关人现象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全市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
2015年6月8日,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全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原则性意见,要求全省各市州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配套细则施行。
今年3月,为有效解决和化解住宅电梯安全管理上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市政府借鉴成都、绵阳、泸州等地的经验和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住宅电梯运行安全。
2、八个方面提供责任制度保障
《意见》厘清了电梯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为构建安全责任落实、监管机制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电梯安全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提供了责任制度保障。
根据《意见》规定,物业服务企业要保持电梯维保单位的相对稳定,确保电梯应急照明和紧急报警装置有效运行,确保紧急报警装置与值班室实现有效联系,并设专人值守。推行电梯安全管理信息化,配合做好“内江市电梯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监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工作。
此外,维保单位在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时,要按照专项维修资金修改政策,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注重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按照质监部门《关于开展电梯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的通知》的有关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平台建设工作,对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状况、日常维保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对电梯故障报警信息及时进行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前,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等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并按照电梯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检查核实电梯机房、井道、底坑、通道等土建工程以及电梯质量,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电梯选型、配置;应当按照建筑工程质量要求、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修建电梯底坑、井道、机房等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确保向使用单位移交的电梯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同时移交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等资料。
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修理、改造、更新的,应当按照省、市维修资金使用相关规定办理,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分摊。
质监部门要探索建立电梯安全监察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主动向市民和业主公示电梯安全相关信息。
建设部门要依法督促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积极推行电梯底坑、井道、机房建设前期介入,按照电梯安装调试工作要求组织施工,加大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
最后,《意见》还要求我市尽快建立电梯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着手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行业信息分析研究,维护行业市场稳定,组织教育培训和咨询,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电梯管理水平。
3、三大实际行动维护电梯安全
昨日,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为落实《意见》的各项工作安排,我市质监部门牵头,协同相关部门,目前正着力于三项实际工作,大力把《意见》的精神落到实处。
在质监局工作人员的电脑上,运行着一个名叫“内江市特种设备综合管理平台”的软件,点开软件,我市各生产企业的各种设备登记、检验、维护等数据一目了然。这个平台是由市质监局牵头建设的“市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该管理平台包括监察系统、检验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门户网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建立和运行实现了特种设备注册、检验、使用等信息一体化管理,方便了用户和政府部门通过平台实时了解特种设备各项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各部门之间信息流转。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市县区电梯安全监察、检验检测信息的良性共享互动。”市质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内江市电梯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则将让全市的电梯“上网”,其运行状态、运行数据、维保记录等将纳入使用单位、维保公司和质监、安监等部门的实时监控中。
工作人员点开管理平台的软件,北京华联的四部电梯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无论电梯所处楼层还是电梯门的开关状态,都在电脑屏幕上有图标显示。
“如果电梯发生故障,安装在轿厢里的数据采集处理器将第一时间把故障信息推送出去,并启动电梯里的实时监控功能,故障电梯的使用单位、维保公司以及监管部门的定点联系人都会第一时间收到短信提示,以便及时采取排除故障措施,确保乘客安全。”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马永强介绍说,管理平台还具备电梯故障预警的功能,达到电梯非安全故障的预警和分析,有效的降低电梯因非安全故障积累导致的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目前这一管理平台正在加紧建设中,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全市将有2000台电梯纳入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乘客电梯全覆盖。”
我市还着力在老旧电梯的安全管理方面下功夫。
据统计,目前全市在用老旧电梯共79台,其中使用时间15年以上的有14台,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有65台。
早期安装使用的老旧电梯存在标准偏低、机房防尘、防雨、防水、防火、温控等不能满足安全运行技术要求的问题,而部分住宅小区没有物业公司,没有归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电梯零部件老化磨损严重,安全隐患较多,事故风险较大。
今年4月25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省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和更新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地对住宅老旧电梯实施安全评估和更新改造。
“目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实施全市范围内老旧电梯的摸底调查,今年12月底之前将组织开展专业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于明年底之前对老旧电梯实施更新改造。”马永强介绍说,此外,我市还将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电梯维保企业、拒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及物业管理费的个人将被纳入社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将被纳入信用评价体系的“黑名单”,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方面将会受到一定约束和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