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人车同挤电梯 安全隐患多

    昨日,家住新城现代城小区的市民冯先生反映,该小区专门设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停车位,但还是有部分人为省几十块钱的停车费,用电梯将自行车、电动车带上楼放在家里。人车一起“挤”在电梯里,不仅造成居民上下不便,而且也不安全。业主们对此意见纷纷,物业公司也颇为头疼。


  近年来,频发的电梯事故使得电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多起震惊全国的电梯事故都是发生在商场等公共场所,但住宅小区电梯安全也不容忽视。我们知道,小区住宅楼电梯的强度都不如货运电梯。电动车、自行车搭乘电梯,不仅可能会碰撞电梯轿厢,碰到老人和孩子就更加危险。电梯作为小区公共设施,其安全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笔者走访发现,在城区不少住宅小区,物业部门作为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电梯安全管理意识非常薄弱,习惯将电梯管理的安全责任全部推给了进行日常保养的维保公司,甚至对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也不进行监督。


  一些住宅小区的电梯使用者素质不高,对电梯安全使用还是了解不够,电梯超载运行、违规操作等情况十分严重,这些不良习惯诱发了电梯故障,特别是出现电梯困人情况时,一般业主更是不能正确应对。


  时下,由于电梯数量不断增加,一些维保单位业务不断扩张,需要更多的维保人员,在社会上招聘人员时,流入了一些不专业的人员。同时,一些单位为了减少成本,维保人员并未增加,造成一名维保人员负责多个小区的电梯,工作上打马虎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明确由物业公司作为电梯安全责任主体,业委会全程参与物业公司与电梯维保单位间的合同谈判,督促物业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小区无业委会的,可由电梯业主推举一名代表行使职责。


  作为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其从业行为应当受到有效监督。在此,房管、质监等有关部门不妨把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加强考核,并定期向社会通报,从而通过市场机制,淘汰维保质量差的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电梯安全性,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数据库系统,对每台电梯运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如用二维码电梯管理系统进行电梯监管,为每部电梯建立详细的安全档案,对电梯故障进行详尽的记录,维保单位可以对每部电梯展开最具针对性的维修保养,从而确保电梯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