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被困电梯一个钟 阿伯建“换梯组”


“我曾在电梯里待了70分钟,那种滋味太难忘了!”说起数年前被困电梯的经历,年过六旬的余伯仍心有余悸,如今,他成了推动居民楼更换电梯的领头人。


25层高楼,一部货梯和一部客梯的运行关系到173户人家的出行问题,多年来,聚德花苑A4栋的两部电梯频发故障、维修不利,成为众街坊的一块心病。如今,业主已筹款68万元想更换电梯,却依然有阻碍。


现状 两部电梯均老龄


“上下班的时候,排队是盛况空前,最久的时候得等近半个小时!”业主李先生指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电梯告诉记者,海珠区聚德花园A4栋一共25层高,住着700余人。


该楼有两部电梯,均是1999年建楼后就开始运行,其中一部电梯在3年前坏掉,多次维修后最终弃用,目前整栋楼只靠仅有的一部电梯出行,这部电梯已经服务17个年头,几乎到达报废的临界点。


十几年间,A4栋已经换了4家物业,电梯维修问题是其中一大矛盾点,物业公司解决不了街坊出行难的问题。去年5月,第五家物业公司由居委会安排进场,属临时代理,业主们仍然认为该公司对于电梯的问题解决不力。


六旬老伯曾被困电梯70分钟


一方面是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拥堵常常在大厅上演,排队成了常见现象,另一方面是更重要的安全问题。仅存的电梯今年已有5天出现故障,一天之内多次停运。


“前天乘电梯,门开后又立刻啪地关上了,当时吓了一跳!”住九楼的容婆婆说,她大部分时间宁愿爬楼,实在太累才战战兢兢地乘电梯,有时候还是会不幸中招。


记者在居民楼走访了解到,不少居民都有容婆婆一样的遭遇,突然停运,突发下坠等现象常常发生,大家渐渐形成了对电梯有恐慌症。


其中,余伯的遭遇最夸张,曾经被困在电梯里长达70分钟,“当时电梯里还有小孩,大家等了很久。”余伯称,多年来电梯故障已经数不清,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自救:


八旬老伯参与筹款、调研


闹心电梯使余伯终于坐不住了,去年10月,他和楼里的其他6位老街坊成立了“A4栋更换电梯工作组”,组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其中副组长雍伯已经年过八旬。为了街坊们能安心出行,他们开始了“自救”行动,打算自筹资金更换电梯。


“按国家住建部、财政部有关指示,老旧电梯运行时间超过15年、满2/3以上业主同意就可以更换电梯。”余伯介绍,今年1月,小组已经得到173户中的164户签字同意更换电梯。随后,几位老人相约自行外出调研,对多家电梯公司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撰写预算报告,列出详细的条目,并公布给了同楼的街坊们。


几位老人的较真劲儿和热心肠感动了邻里,住在11楼的陈爷爷已经91岁,还自行去银行,往更换电梯工作组的公共账号上打钱,超过八成住户都积极响应缴纳了筹款。“包括大厅整修、安装监控等计划在内总共需要八十多万的资金,现在已经筹到了68万元,更换两部电梯是没问题了!”余伯说。


诉求:居委会能不能代业委会救急


“现在的状况是有钱但不好办事,卡在了申请更换电梯的环节。”工作组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前期工作一直顺利,但却在电梯报废和更换环节出现阻碍。


由于聚德花苑没有业主委员会,目前的物业公司又属于暂时代管,改换电梯的事情缺少了一个法人代表。目前余伯等人成立的小组只是街坊暂时推选出来的,不具备对外签订合同的权利,订购电梯需要和电梯公司签订合同,没有法人代表不好执行,包括楼道监视器安装、装修等环节都不好开展。此外旧电梯的报废拆除没有法人代表打报告给相关部门,更换电梯的审批也就无法通过。


“我们想居委会能不能代行业主委员会的职能,授权我们工作组进行更换电梯的工作。”副组长雍伯告诉记者,工作组希望在业主委员会未成立前,居委会能代职,将更换电梯这件紧急事先办好。


居委会:已发函给相关部门


聚德花苑A4栋由聚德东社区居委会管辖,据悉,居委会收到了该栋164户居民的集体诉求后,已发函给广州市保障性住房事务中心,请该部门回函看是否同意A4栋更换目前在使用的两部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