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深度剖析知名电梯的那些事

    电梯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各大电梯厂家基本处于同一技术层面,尤其是相对于住宅电梯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需求和生产国,国内大大小小生产厂家将近700家,所以其中难免良莠不齐,而且贴牌现象严重,所以许多非电梯行业人士对于众多电梯品牌还是有一定误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度剖析一下知名厂家的那些事吧!

 

  欧美系电梯

 

  1. OTIS奥的斯

 

 

  美国品牌,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就是奥的斯制造的,世界第一大电梯生产厂家。奥的斯在中国目前除了自有子公司天津奥的斯、西子奥的斯外还投资控股大连星玛、江南快速等合资公司。

 

  只有奥的斯两家子公司生产销售的的Gen2系列及4000系列采用的otis的技术,质量也过硬,但价格也基本是天价。

 

  而打着奥的斯旗号的其他厂家都是国内运营的产物,各大部件均为国产,而并非otis的技术,当然这些厂家的产品从价格上来说也是有很大差异,羊毛出在羊身上,同一规格不同的贴牌厂家价格都能差出2-3w,差在哪里想必大家也能想到。

 

  2. Schindler迅达

 

 

  瑞士品牌,世界最大的扶梯供应商,毫无疑问迅达的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技术上是领先于其他厂家的,但是直梯一直表现一般,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出现过几次恶性事故,销量一直也没有上去,而在业内迅达直梯也是故障率最高的。

 

  3  . KONE通力

 

 

  芬兰通力创立近百年,一直致力于电梯技术研发,1996年率先推出了无机房电梯技术,在载重较小、层站不高,特别是譬如欧洲旧楼改造受限于土建空间结构的无机房市场有一定优势。

 

  在国内有昆山通力和巨人通力两家合资厂家,昆山通力号称进口件比重较高所以价格定位也比较高,而实际上大部分部件基本都是国产化;巨人通力只是通力公司为了抢占国内住宅电梯中低端市场在湖州建立的合资企业,不能算作通力的真身。

 

  而通力公司技术壁垒一直比较严重,一般代理商及技术人员维保能力不过关导致通力电梯维保周期长费用也比较高。

 

  4. ThyssenKrupp蒂森克虏伯

 

 

  德国蒂森是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电梯仅占到集团业务的5%,世界三大电梯厂家之一。蒂森也一直打奢侈牌,而不是技术牌,价格相对其他厂家来说是最高的。

 

  蒂森目前在上海和中山有生产基地, 上海工厂面向国内生产低端产品。国内很多人都迷信蒂森,而实际现在蒂森电梯主要部件也基本国产化,近年来也是事故频频,钢丝绳经常有断裂现象。

 

  以上就是传统上所说的世界四大电梯厂商,全部为欧美企业。

 

  在国内的特点是售价高,贴牌较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标榜进口的部件实际就是国产产品进入保税区贴牌再拉出来就称为进口部件。

 

  也不要迷信进口产品就一定好,电梯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国内技术也日趋成熟,真正进口产品国内的安装维保上不能达到国外标准,维修周期长,成本高。

 

  日系电梯

 

  1. Mitsubishi三菱

 

 

  上海三菱电梯恐怕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电梯品牌了,也连续多年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三菱进入中国市场较早,而且一直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那句“上上下下的享受”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实际上三菱电梯在国际上知名度一般,基本无法打入欧美市场。

 

  上海三菱电梯在2003年以前的产品确实采用日本的技术,包括经典的GPS-3系列,不可否认采用日本技术的产品质量很好,但在2003年以后日本撤资,上海三菱已经全部国产化,在日资撤出后匆忙推出的hope及hope2由于技术不成熟马上就被市场淘汰,而后又推出的lehy和lehy2凌云系列、08年推出的legy菱捷系列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推出的低端产品,但价格借助品牌效应没降下多少。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海三菱电梯和三菱电梯不是一回事, 品牌不同标志也不同,上海三菱电梯产品上是不会出现“Mitsubishi”的标志的。

 

  上海三菱电梯近年来在管理比较混乱,在售后服务上也存在店大欺主的现象。

 

  2. FUJITEC富士达

 

 

  富士达是日本电梯厂商中唯一能够打入欧美市场的电梯产品。富士达也是日本电梯厂商中唯一专做电梯的企业。

 

  富士达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为廊坊华升富士达,富士达的新产品更新比较慢,营销策略求稳,在国内分公司较少,代理商做的较多,维保跟不上。

 

  富士达电梯没什么特点,主要就是稳定。富士达电梯在维保上进行垄断,需购买电梯运行次数,电梯在运行多少次之后电梯自动锁定,必须由富士达厂家亲自开锁继续购买,一般大的电梯厂商不屑去做这方面的垄断。

 

  3. 日立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15日(2007年7月前称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

 

  公司由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70%)和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30%)共同投资建立。日立的永磁无齿轮曳引机相对其它厂家来说,能耗高10%-15%。

 

  日立公司在2002年降低生产成本后,整个产品的质量也受到影响,产品寿命也受到了影响。另外日立产品故障率高,天津、广州等地相继出现日立电梯坠落事故。

 

  日立电梯的安装基本为代理商安装,安装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售后也很难保证。纯进口产品价位较高,而且由于技术保密、配件稀少,造成运行维保成本很高。

 

  4  . Toshiba东芝

 

  东芝电梯控制系统为自主研发,成本较低。所有日系电梯也基本都有这个通病,就是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且日本公司不会将最好的技术带给中国,目前东芝在中国的主控系统就是日本主控系统的精简版,比真正的核心技术最少相差10-15年,缺少很多模块,包括并联功能很多都是假并联,未经过模块计算。东芝在售后服务上做的也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