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特检院)采访,耳闻目睹整合给该院带来的巨大变化,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绅的这一千古名句。
湖北特检院整合,正始于2014年的春天。
2014年4月前,尚未整合的湖北质监系统共有特检机构18家,其中省级1家、武汉市2家、地市州15家,专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约有1000余人。截至2013年底,该省特种设备总量已突破28万台套,并以每年大约20%的速度递增。调查显示,全省特检机构规模普遍偏小、能力相对不足、资源效率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日显突出。无论是检验力量还是检验装备,无论是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还是专业技术水平,都不能完全满足湖北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单独承担重点产业集群或新上的大型项目及复杂设备的检验工作。
2014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14〕8号文件精神,湖北省率先在全国对特检机构进行整合。按照机构、资质、人事、财务、资产、业务“六统一”的原则,将原省特检院和15家地市特检机构(武汉市除外)整合,新组建湖北特检院,下辖黄石等15个分院,检验区域覆盖全省各大主要城市,检验业务量达20万台套,设备检验量占全省总量的70%以上,实现了检验职责、综合效益、社会责任“三位一体”整合目标,成为全国整合的样本,得到质检总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整合不仅仅是物理叠加,也不是简单的点对点,而是整体考虑树立大院的意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化学反应,实现全院的统一管理体系,使得资源重新优化和整合,在内部做到零障碍的共享,达到1+1>2的规模效应,使检验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湖北特检院院长吴遵红如是说。
整合增强综合实力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更强
“十二五”时期,随着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湖北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
同时,湖北充分发挥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线串珠、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项目和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发挥了巨大的支撑引领作用。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总量急剧增长,到2014年底已突破28万多台套,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些都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合后,湖北特检院干部职工达1136人(含离退休人员)。其中,研究生24人、本科511人;正高级技术职称5人、副高级73人、中级263人;高级检验师7人、检验师358人项、检验员934人项;无损检测ⅲ级76人项、ⅱ级424人项。
整合后,湖北特检院土地面积扩大到72188平方米,房产面积55399平方米,原值约8400万元(其中院本部现有梨园基地、江夏基地2处基地,占地面积约2.4公顷;检测、科研用房为8670平方米)。共有检测仪器设备4163多台(套),原值约63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约1.92亿元,全院总资产达到3亿元。
整合后,湖北特检院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才优势、技术实力都得到了极大增强,检验、检测业务范围覆盖65项,综合实力跃升到全国同行业中上游。
整合后,湖北特检院把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集中力量办大事,谋划启动国家工业数字成像检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荆门罐车检验基地、国家水工机械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夯实为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集群服务的技术支撑基础。与此同时,湖北特检院立足未来发展战略,按照“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发展方针,努力建设“人才集优、管理科学、优质服务、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检验机构,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被誉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随州市,已形成年产专用车20万辆、底盘10万辆、车身10万台、车轮1000万套、铸造件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规模企业达到110家,年产值近400亿元,国家公告类品种已达5000多种。专汽产业规模、技术、销量、产品种类等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危化品罐式车生产企业14家,是专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危化车生产企业占据全市资质企业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的近1/3。产品覆盖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已真正成为全国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区域集中度最高的专用车生产基地。
但由于少数生产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淡薄,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甚至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故意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偷工减料,既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又给专用车带来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2014年6月8日,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存在的质量问题被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随州市政府立即启动专用汽车产业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所有危化品罐式车生产企业实行停产整顿。
根据随州市政府工作需要,湖北特检院立即抽调高水平专业人员在随州分院成立罐车检验三室,专门开展危化品罐车出厂监督检验工作,彻底改变原来单一检验的模式,及时帮助企业规范和完善设计制造、产品出厂等质量标准,从头到尾严把检验质量关,指导企业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从50%提高到95%,很多企业达到100%。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同行业产量同比下降40.3%的情况下,随州市的产量达到4500台,占全国的40.9%,同比增长5%,利税上升35%,在全国专汽行业一枝独秀。质检总局对随州市开展危化品罐式车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已正式批复同意该市实施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项目。6月26日,湖北省危化品罐式车质量提升工作现场会暨随州市创建国家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质检总局监督司司长梅建华在出席当天的大会时表示,总结随州市开展危化品罐式车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的经验,对促进全国专用汽车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和专用车产业转型升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9月中旬,湖北特检院受广西武鸣县安宁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和博世热力技术(武汉)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武鸣安定淀粉公司实施的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木薯淀粉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中的链条炉排锅炉进行能效测试。
此次测试的锅炉主要燃烧农村废弃的木薯杆、玉米杆、树皮、甘蕉渣等废弃物,相对于原来的燃煤锅炉降低了燃料费用,废气和二氧化硫也显著减少,具有成本低、污染少的明显优势。
该型锅炉采用异型设计,使用了风力播撒和链条炉排的组合式层燃燃烧方式,并配备二次风装置,与常规锅炉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湖北省特检院高度重视此次检验,调配高级技术人员组成检验专班,根据锅炉特性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案。在调节炉膛燃烧工况的基础上,重点对空预器后的烟气进行监测,并对在线仪器的数据有效性进行了核查。现场数据表明该锅炉过量空气系数不大于1.65,排烟温度可控制在170℃以下,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据悉,这是整合不久的湖北特检院首次开展跨省检验业务,其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企业赞誉。
整合夯实技术支撑
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整合前,部分市州特检所人才匮乏、投入不足、能力不够,检不了、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比较突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不少,事故时有发生。
整合后,一是安全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在湖北特检院和各分院分别设立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及15个分中心,人员和工作经费由湖北特检院管理。各中心根据职能与同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保持联系,负责加强各级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工作的沟通协调,通过坚守安全底线,开展辖区特种设备法定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抽查,统计分析辖区内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提出检验合格、需要整改、设备停用的意见,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2014年全院检验中发现企业存在安全隐患有18577项、反馈和报告各级特种设备监察机构需要整改的有9375项。
二是开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参与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利用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优势,择优推荐技术人员进入专家库,参加全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参与指导各地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指导业主单位开展落实特种设备安全预防相关制度,积极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如派专家参加荆州7.26电梯事故原因分析,经过现场勘察、审查设计文件、查阅检验报告、检查维修记录、反复核实验证,及时为政府、社会提供了权威的技术分析报告,也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是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针对电梯、气瓶、锅炉等特种设备数量大、隐患多的问题,湖北特检院以整合为契机,建立了湖北省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网,实现全省信息互联、检验信息资源共享,及时了解特种设备检验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2014年,全省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首次实现零记录。2015年1-6月,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为0.06,也远低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
由于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了检验责任范围内在用特种设备的报检定检率100%和监督检验到位率10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技术支撑更加有力,安全责任落实更加到位。
整合形成“一盘棋”格局
检验检测服务更加规范
整合后,湖北特检院成为省内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好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该院通过实行一个质量体系、一张检验资质、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形成了全省“一盘棋”的业务格局,业务联动优势初显。既有效解决了低质服务、恶性竞争的问题,打造了以“限时办结、管家服务、打包服务”等为特色的“湖北特检”服务标杆,规范了检测行为,提升了检测质量,增强了服务效能,受到企业广泛欢迎,也在对国家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和大型检验项目的服务能力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今年,湖北特检院以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首次进入武汉石化、荆门石化、武钢集团等大型企业特种设备整体打包服务,承担了武汉80万乙烯2016年3套装置的检验检测业务。湖北特检院成立专业技术团队,积极跟踪协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整合后,湖北特检院一个法人对全省各分院检验检测行为统一负责,使院领导班子更加重视行风建设,更加重视行为规范,更加重视风险防控。今年3月,湖北特检院将院本部检验检测业务剥离,成立直属事业中心,院本部专职从事全院的管理工作,督促各分院执行统一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有效遏制了基层机构超范围检验、超标准收费等问题。
由于检测行为日益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湖北特检院检验检测业务得到快速拓展,无损检测业务已拓展到河北、山东、广东等省份。今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部分政策调整影响业务、推进作风建设规范收费的情况下,该院稳住了检验市场,全院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4年度的客户回访满意度也达到95%以上,黄石新冶钢、华新水泥等20余家企业纷纷来信来函表达感谢。
另外,整合也使湖北特检院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整合后,全省特检业务形成了“一盘棋”的良好格局,人员与业务布局逐步达到最佳配比,以业绩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更加严格,以项目为基础的干部选拔机制更加灵活,做到了不养闲人、不要懒人,营造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想干事的内部生态。整合也聚集起人才力量,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持久动力。湖北特检院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把引进和大力培养人才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上,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方式改善人才结构;在人才培训上,通过组织全员培训、上岗培训,加强检验检测方法、法规标准、检测技术培训,组织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提高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等来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
通过这些举措,使湖北特检院的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在检验、业务开拓、研究新技术和管理方面保证了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承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队伍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