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日立“蜕变”:加速软硬件融合 深掘中国商机

    近几年,“撤资”、“关厂”、“亏损”似乎成了日本电子巨头们撕不掉的标签,昔日因“hitachi”家喻户哓的日立,似乎是个“特例”。尽管,今天的我们已很少能接触到日立品牌,实际上,它正在加速“入侵”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 


  究其原因,日立制作所执行役会长兼ceo中西宏明用“融合”两字高度概括。他解释道,“日立不仅生产发电机、电梯、挖掘机等等社会基础设施相关的产品,还有其他综合机电厂家不具有的it技术,用于交通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等。正是将这软硬两个方面的技术“融合”起来,日立的产品技术才有了全新的面貌。”

  日立之“变”:化“危机”为“机遇” 

  2008年,日立也曾出现过危机。当年,日立亏损额高达7873亿日元,创日本制造业亏损额之最。但通过推进社会创新事业,日立用五年时间翻过身,走向盈利的新路。在2014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日立预计将获得5800亿日元的利润。

  在中西宏明的回忆中,他是在日立艰难突破之际出任社长(总裁)之职的。当时他发现,日立有品牌,有技术,有生产能力,但就是没能抓住市场的需求。日本社会在这些年已经彻底变了,一台洗衣机,一部电梯,一个一个地向社会推出产品,到了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求。由此,日立提出了“社会创新事业”的新概念,让零散、局部的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在社会化的大格局内,实现新一轮企业革新。

  从2009年开始,日立提出了融合的概念。日立不仅生产发电机、电梯、挖掘机等等社会基础设施相关的产品,还有其他综合机电厂家不具有的it技术,用于交通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等。把这软硬两个方面的技术融合起来,让日立的产品技术有了全新的面貌,能开拓出新的市场。

  这两年,中国公众已经能够看到日立在华大力推进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在大连,日立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了资源循环利用与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对于日立推进这方面业务的特点,日立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能源综合运用系统,是将电力利用状况,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收集数据,实现各方面能源消费的可视化,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节能减排建议,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节能减排与供需平衡。”

  在交通领域,日立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北京日立北工大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说,“我们通过公交车上的车载设备,对上下车的乘客进行统计,并将数据传回公交公司的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可以分时段、路段看到客流实况,根据积累的数据,对公交车的调度、路线做出优化。”有了这样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大幅度减少“要么老不来车,要么来一串车”的公共交通低效率情况的发生。

  在医疗健康领域,日立的产品很早就进入了中国。1978年上海华山医院就引进了日立的ct-h2,这也是中国第一台ct。现在,日立的x光机、超声波诊断仪、ct、核磁共振等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很多医院,其向美国、日本等国的高端医疗机构提供的粒子线癌症治疗系统也同样吸引了中国患者的关注。

  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上下水、发电用电、公交车、医院……等等生活基础设施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如果不借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管理,就有可能造成低效率、高耗能以及环境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问题。日立不仅能提供各种社会基础设施,还能通过it手段将这些设备、系统有效地管理起来,这就是日立“融合”式的创新,也是日立不同于其他跨国机电企业的最大特点。

  加速深耕中国市场

  在日本推进社会创新事业,自然让日立获益颇丰,但走出日本国门,日立才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2015年度日立在中国市场希望实现12,200亿日元 (约合642亿人民币)以上的销售额。”在日本大力推行社会创新事业的中西宏明会长,看到了日立在日本之外迅速取得发展的可能。日立希望, 2015年度的中国销售额比2013年度的10,736亿日元 (约合565亿元人民币)增加13.6%。这个速度远高于日本经济的增速,与中国经济的增速比肩。

  除了智慧城市、能源、交通、医疗健康外,日立在中国开拓的领域还有很多。

  中国为实现2011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正在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以及低碳社会和绿色经济建设,并致力于培育高端产业、提高附加价值等创新领域的工作。日立以自己现有的技术、市场开拓能力,能在相关方面做出贡献。

  2014年12月28日,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论坛开会期间,“苏州市、日立制作所、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领域的合作备忘录”, “东莞市、日立制作所、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文件得以签署,日立与中国相关城市、企业、大学等在节能环保、水处理、智慧城市、健康养老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2013年度日立在中国的销售额就比2012年度增加了32%,2014及2015年度,日立在中国也还将努力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全世界最高速的电梯,提高挖掘机等建筑工程机械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并扩大日立的存取款一体式atm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目前约占三分之一)……深耕中国市场与这些具体的事业内容紧密相连。

  在企业内部,日立追求社会基础设施制造能力与it技术的融合,谋求“融合”式的创新,对外则不仅在日本市场要有所突破,更着重看好中国市场,不断强化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推进能力。这些年日立迅速扭亏为盈、全面增长,应该是在这两方面同时努力的一个直接成果。(注:本文中使用的汇率:1人民币=19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