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电梯维保藏大量“江湖游医” 低价竞争越修越坏(图)

有资质企业维保人员正在用短接线检查电梯控制柜的线路
 
 
 
    当上海住宅电梯加快步入 “老龄化”时代时,另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长期以来,电梯维保市场的低价无序竞争,正把这些老龄电梯推向 “越修越坏”的境地。
 
 
  电梯行业有一句行话:“三分产品,七分保养”。一名资深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曾打过一个很经典的比方,电梯的维保与修理,就像人的体检和看毛病一样,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和医生至关重要。但现实却是,如今的电梯维保行业充斥着大量的 “无证诊所”和“江湖游医”,他们要么不懂装懂、坑蒙拐骗;要么使用劣质零部件冒充优质产品。然而,凭借着没有下限的低廉价格,他们在低端住宅市场却是一路攻城略地。
 
 
  挂靠、无资质的恐超过2000家
 
 
  目前,市场上没有资质、以挂靠为生的维保企业数量众多。一名长期从事电梯维保行业的业内人士说,隐匿性的挂靠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没有资质的小型维保公司、个体公司往往选择一些有资质的维保企业进行挂靠。他说:“上海有资质的维保企业有200多家,私下里挂靠的、没有资质的维保企业可能超过2000家。”
 
 
  日前,记者通过网络联系上了这样一家挂靠的电梯保养公司。
 
 
  记者自称是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想为几部安装5年、20层高的电梯寻找维保单位。电话那头,一名自称姓陈的女士报价称,一台电梯一年的维保费6000元。记者提出想到公司面谈,她犹豫再三,最终应允。
 
 
  这家公司位于张杨路上一个老式小区里,办公室为一间一室户的民宅,门口没有任何铭牌,设施也很简陋,只有2张桌子,1部电话机以及1个三人沙发,沙发旁边的衣柜上挂着一套工作服,旁边堆放着两个写有“工具包”字样的背包。桌子上的玻璃下,压着十几张各小区物业的名片。
 
 
  似乎是察觉到了记者的异样眼光,陈女士解释称,他们是挂靠在一家大型维保公司下面的子公司,目前有十几个小区的电梯都是他们在保养。虽然只有4名电梯工,但工人的技术都很过硬,就算真的遇到什么大问题,还可以请上面的公司支援。
 
 
  临走时,陈女士表示价格上还可以继续谈。据记者调查,崮山路上一个老式小区,找的就是这家维保公司,每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只需3600元。
 
 
  低价竞争抢夺有资质企业市场
 
 
  “一台电梯6000元/年的维保费还算高的,有的挂靠公司甚至开价低至2500元每年,这让正规公司根本没法做。”胡军(化名)是一家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公司的负责人,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自己的客户因价格原因被挂靠公司抢走了。
 
 
  如果每台电梯一年的维保费只收2500元,那么30台电梯的维保费用为75000元,正规公司不赚反赔。胡军说,正是因为这样没有底线的低价竞争,电梯维保行业现在是“价格越做越低,维保越做越烂”。

 

 


  因为电梯维保有很强的专业性,业委会、物业在挑选维保企业时通常是“两眼一抹黑”,维保价格就成了选择维保单位最直接的考虑因素,一些老式小区因为物业费低,维修基金少,对维保价格尤为敏感,更容易被低价吸引。

 

 
 
  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因为缺乏统一的市场指导价,电梯维保市场低价无序竞争主要是集中在低端市场这一块。那些刚过免保期的新电梯,往往是社会电梯维保企业恶意低价抢夺的对象。因为这些电梯故障较少,他们可以只修不保,等到一两年后故障、投诉大增,再“扔出来”交还给市场。这些低价恶意抢夺生意的社会维保企业,运行成本非常低,直接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