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亿元大单为何难逃“夭折”命运

    600台!某地政府采购中心近期开出的保障房电梯采购大单,犹如在这个小小县级市的电梯圈中“引爆”了一颗原子弹。

  以一台电梯25万元计算,600台电梯将使这个项目的中标金额很有可能达到惊人的1.5亿元。如此一块“肥肉”自然令不少人红了眼,更有不少人为此失眠。然而,仅一个多月之后,该政府采购中心就宣布,此项目中止。宛如昙花一现,让这个亿元大单蒙上了重重的迷雾。不过,据《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了解,就“600台电梯是否应该分包”这一问题的争论是致使此项目“夭折”的一个直接导火索。

  该政府采购中心公告显示,这个涉及2大保障房小区的电梯采购项目中止原因是“有多家投标单位针对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提出质疑,且所提问题牵涉到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修改与调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项目采购600台电梯,而仅有一包,采购方又坚持不愿分包。“这么大的数量,这个县级市里的电梯销售企业很多都没有这个实力拿下来,所以就希望能通过分包而分得一杯羹。”

  坚持600台电梯不分包,是否真的意味着背后隐藏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得到的答案却截然相反。“600台电梯的项目完全可以不分包,对分包的质疑在法律上没有依据。”电梯项目评标专家赵国先认为,选择同一个品牌的电梯,对后期的运营、维保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利,如果同一个小区内选择多个电梯品牌,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维保的零配件等成本也要高不少。

  “单包采购的电梯数量越多,企业投标的优惠也越大。这对招标的人或者业主来说都是个好事。”合肥市政府采购中心二科科长吴荣智也对不分包的做法表示认可。但同时两位专家也都强调,单包采购数量过于庞大,也必然会导致能承担的企业相对较少,采购人选择的余地也就很小,最终会影响招标结果,因此建议可对项目进行适当的分包,如按照不同的保障房小区分成几个包。

  目前电梯采购项目中,主要按照不同的电梯类型、不同的参数要求、不同的交货时间、不同的房屋建设单位、不同的单位或住宅小区等对项目进行分包。以同为保障房采购电梯的合肥市十五里河片区拆迁复建点电梯采购及安装项目为例,据了解,该项目共采购561台电梯,按照各保障房小区的不同,分成3包。而本项目涉及2个保障房小区,因此,按照小区不同分为2个包是较为合适的。

  “就这个项目而言,分不分包不是关键,招标时间和首次供货时间间隔过短才是更为致命的‘缺陷’。”一位业内人士对这个项目“夭折”背后的隐情给出了不同的猜想。在他看来,除了分包的问题,交货时间的苛刻要求也是该项目质疑的焦点。

  在该政府采购中心的网站上,记者又找到了一份此项目的《招标文件补充更正通知》,根据其中附带的首批电梯采购及安装数量统计表及安装时间表统计,首批交货共322台电梯,其中110台电梯需要在10月30日前需交货并开始安装,152台电梯预计将于11月15日前安装,还有60台将在2013年6月1日前安装。

  根据招标公告规定,此项目将于9月12日开标,以此计算,定标将在9月底左右,也就是说,假如企业中标,那么就需要在1个月的时间内为该项目专门生产110台电梯,同时,此后的半个月还要再为此生产152台电梯。如此苛刻的交货时间要求也把很多电梯企业拒之门外,因此,也难免会触动一些供应商敏感的神经,怀疑其中可能存在内定中标人的现象。

  “通常这种大的保障房电梯采购项目,在小区整体建设还未开动前就应该组织电梯的招标。”吴荣智表示,在项目建设前就给电梯招标,不仅可以根据采购的电梯情况适当修改楼房的建造尺寸、高度等建筑参数,也便于后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