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青岛:写字楼等电梯排队的居多 有的要看红绿灯调流(图)

 

 

旗舰大厦(上)和招银大厦(下)大厅等电梯情况迥然不同

 

718媒体刊登了中环国际广场乘坐电梯排队堪比春运的报道,报道发出后,不少市民表示,这一写字楼不是特例,很多写字楼都有这样的情况。记者随机调查了50名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他们均表示,“经常遇到电梯拥堵的情况,一刻钟等不到电梯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为了摸清写字楼职员等电梯的情况,多名记者在718上午8点到 9点半的上班高峰期,对岛城的十二座写字楼进行了实地调查。等电梯的时间不尽相同。记者调查了解到,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在于有些写字楼没有采取“调流”措施,而有的却跟红绿灯挂钩,有的在高峰期只上不下,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记者调查

    18日本报刊发相关等电梯的报道后,先后有多名白领打进本报热线,反映电梯拥堵情况。在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的同时,本报已派出4路记者,分赴不同的沿海写字楼调查实际情况。

    等最久的电梯

    地点:深业大厦 时间:849

    记者等待时间:11分钟

    写字楼楼层高度:32

    对策:无

    电梯数:3(一部单双层都停,一部单层停、一部双层停)

    是否需要排队:是

    记者来到深业大厦的时间是849分,在记者前头已经有大概50人的队伍,排成了三个队,分别对应每一部电梯。记者排在了最外头的一部电梯。由于每一个队对应一部电梯,所以,选定排的队伍后,只能乘坐指定的电梯。

    看着另外两部电梯下来,没人更换队伍,即便看着身边的人往前走,坐上了电梯。记者所在的队伍在等待电梯两次开门后,终于站到了电梯口。等那个队伍所对应的电梯第三次开门的时候,记者乘上了电梯,时间是9点整,也就是说,记者等电梯的时间是11分钟。

    分工最细的电梯

    地点:招银大厦 时间:858

    记者等待时间:2分钟

    写字楼楼层高度:30

    电梯数:3

    对策:高低区分配、专人疏导

    是否需要排队:是

    招银大厦位于香港中路核心位置,858分,记者来到一楼大厅,不过发现等电梯的乘客不多,约有78名。记者注意到,招银大厦中共有三部电梯,a梯为高区梯,停靠18层到30层,b梯为低区梯,停靠2层到17层,而c梯不分高低区,自由停靠。记者等待了约2分钟之后,高区梯到达。

    “高峰期大概在8点半左右吧,不过即使是人多的时候,这儿的电梯也不用等太久,34分钟左右,我最长的时候也就等了6分钟左右吧。”孙女士总结说,物业的高低区分配的乘梯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记者咨询了在招银大厦一楼维持秩序的物业工作人员刘先生,他说,整个招银大厦约有五六百人办公,除了高低区分配,物业方面每天都会派出专人引导排队乘梯。“每天从805840,我们都派23名工作人员在这儿,这段时间是上班高峰,人比较集中一些。”

    硬件最多的电梯

    地点:国际贸易中心 时间:840

    记者等待时间:2分钟

    写字楼楼层高度:52

    电梯数:16(包括货梯一部)

    对策:客梯难等,白领上货梯

    是否需要排队:否

    840分,正值上班高峰,记者目睹了国际金融中心15部客梯相互协作的场面。大厦内客梯分层停靠,人口密集的b3-15层和15-31层被设置了6部客梯,为上班一族提供方便。

    “平时上下班等待的时间也不算很长,大约23分钟,但是也得靠运气,有时候要等五六分钟……”大厦的一位职员刘先生正在同记者谈着,突然听到什么声音,便跑开了,在其示意下,记者跟随他来到了b3-52的一部电梯内。与其他电梯不同,这部电梯内部表面不是不锈钢,而是一种复合材料,表面有经常被摩擦的痕迹。“这是我们的货梯,有时电梯等不到,我们就坐货梯。”刘先生解释到。

    效率最高的电梯

    地点:旗舰大厦 时间:845

    记者等待时间:3分钟

    写字楼楼层高度:39

    电梯:6

    对策:高低区分配、专人疏导

    是否需要排队:是

    数码港旗舰大厦共有39层,物业方面告诉记者,目前在该写字楼里办公的人员达到了近3000人之多,那么,旗舰大厦的电梯运行情况又如何呢?

    845分,旗舰大厦一楼大厅,记者跟随人流蜂拥而至,不过进入写字楼的人员

    均自发地排起了队,记者前方有40人左右,在电梯门口也有两位工作人员在专门维持秩序。记者注意到,旗舰大厦共有6部电梯,按高低区分配,在墙上也有专门的提示。其中3部电梯停靠5楼到23楼,另外3部电梯停靠23楼到39楼。而上班族进入写字楼之后也是排成了4队,高低区各两队。虽然排队人不少,不过仅仅等待了3分钟后,相继有两部电梯到达,记者顺利乘上电梯。电梯运行效率之高令人佩服。

    在楼内一家外企上班的马先生说,现在写字楼内的人已经可以自觉排队坐电梯,上班高峰时,虽然人很多,但是平均等5分钟就可上楼。“最长的一次我等了有8分钟吧,不过那次是特殊情况,据说是电梯程序出了点问题,之后就没事了。”

    ◎各出奇招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深业大厦和数码港旗舰大厦可以算是两个“极端”。两座写字楼的规模差不多,甚至旗舰大厦的业主人数还要更多一些,但是在记者体验等电梯时,在旗舰大厦仅需3分钟,在深业大厦却耗时11分钟。

    对于为何会出现“两极”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对比两栋写字楼可以发现,电梯数量的差别是最明显的。在两栋楼的等电梯体验中,记者前方均有4050人,但是深

    业大厦仅有3部电梯,等到第三次开门才进去,而旗舰大厦却有6部电梯,3分钟便进入电梯。

    高峰50分钟内,电梯只上不下

    除了电梯高低区分配分明,记者体验中发现,数码港旗舰大厦的一楼电梯间还有2位专门人员在维持秩序,引导上班族乘梯。刘鑫告诉记者,事实上,世联雅园物业在电梯引导方面的人手投入远不止两人。

    “你看到的两个人是我们的安保人员,除此之外,我们的项目经理、客服人员,在早高峰时都会在一楼引导客户乘坐电梯,算下来每天都有56个人。”刘鑫说,“这样可以引导客户错开各电梯的工作高峰,选择较为清闲快速的电梯排队。”

    这么多的人力投入除了引导乘梯,还有其他作用,刘鑫告诉记者,早高峰时坐电梯的人流非常集中,而物业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人工控梯。“如果我们发现在高区电梯前排队的人很多,而低区电梯很空,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会直接人工控梯,把低区电梯也当成高区用,一切都是根据人流情况决定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数码港这边的人流高峰期一般是从830920,一共大约50分钟时间。”刘鑫介绍说,在这段时间里,旗舰大厦的六部电梯只有一部能够下楼,其余五部电梯都是只上不下的,这是为啥?

    “写字楼的情况很特殊,晚上基本没有在这儿过夜的,大家都是早晨八九点钟来上班,所以这段时间乘电梯上楼的客流非常集中,而下楼的人却几乎没有。”刘鑫说,考虑到这种情况,在高峰期的50分钟时间内,物业公司将其中五部电梯设定为只能在上升的时候停靠楼层,下降的时候直接回一层,只有一部电梯可以随意上下,刘鑫说,这样已经可以满足写字楼内少数客户下楼的需求了。

    电梯跟着红绿灯“调流”

    记者注意到,在旗舰大厦上班的白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一拨一拨地来,并且每拨人数都众多。至于这种现象的成因,记者发现与南京路和香港中路的十字路口有关。十字路口的绿灯亮时,大批的上班族就会走过马路,到达写字楼内等电梯。针对这个特点,世联雅园物业也想了不少办法。

    “前段时间我们发现,写字楼里客户等电梯的时间突然比之前增长了,我们研究之后发现,原因竟然是南京路和香港中路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时间延长了。”刘鑫说,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物业方面也立刻做出了调整。“之前我们的高峰时间段是定为半个小时,红绿灯延长之后,我们才改为了50分钟,也加强了人手来维持秩序,让客户等电梯的时间能减少一秒是一秒。”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发现了有些写字楼由于电梯故障而致使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刘鑫介绍说,旗舰大厦里的电梯每天维保公司都会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不出问题。“我们选用的电梯品牌本身比较过硬,维保公司也很专业,现在就在我们大楼里办公,电梯的保养、维护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