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青岛:海中搭“电梯”可潜300米(组图)

 

 

 

 

 

  “升降机”28分钟将潜水员送到水下3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水下3000米干“精细活”;吊机轻松打捞水下2500米深的重物……昨日上午,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竣工,并交付给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这艘亚洲领先、世界一流深潜水支持船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上大深度潜水、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也使中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坚实一步。

  新闻现场

  “深潜号”昨在青下水

  昨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海西湾的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码头,看到了刚刚建造竣工下水的 “深潜号”。"深潜号"是由交通运输部立项建造的多功能潜水作业支持船。”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船是我国建造的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也是承建时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特种船舶。

  "深潜号"总长125.7米,型宽25米,型深10.6米,长度相当于28辆家用小轿车;满载排水量为15864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母的排水量。”该负责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2500米水下重物轻松抓

  随后,记者跟随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作人员登上“深潜号”的甲板。“船上配有140吨主动式海浪升沉补偿吊机、现代化的直升机起降平台、能潜至3000米的无人遥控潜水器……”船长陈勇军向记者介绍起船上的先进装备。“主动式海浪升沉补偿吊机可轻松准确地抓起水下2500米深、140吨的重物,它的秘密就在于吊钩可以自动补偿,因为海上不像陆地那样平稳,作业船只会随着海浪不停地上下晃动,而这种吊机就不怕,船只上下晃动3米,显现在吊钩上的偏差只有5厘米。”陈勇军说,这样船上人员操作起来会更简单,进一步保障了潜水打捞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同时,“深潜号”还配置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无人遥控潜水器,最大水下作业深度可达3000米,最大功率达150马力。“无人遥控潜水器有一双机械手,可以潜到3000米深的海底代替人类干精细活。”陈勇军说,操作人员在甲板上就可以通过摄像头遥控作业。

  捞船抢险救援啥都能干

  "深潜号"具有对水下沉船、飞行器进行探测和打捞能力;具有拖曳搁浅、触礁船舶脱险、失去机动能力的船舶返回港口,对遇难船只进行封舱、堵漏、排水和对外消防灭火作业能力;船上配有海上起重a字架、海洋工程起重机,设有富裕的油水舱和宽敞的甲板面积,可对外提供多种工程作业服务,具有二级动力定位作业和海面消除油污作业能力。还能在复杂海况下不用锚泊自动将船定位在指定水面,其定位精度达到30厘米。”船长陈勇军表示,“深潜号”可用于勘探考察、打捞沉船、抢险救援等各个方面,从原有的下潜200米到300米,是个很大的突破,作业范围可覆盖到中国70%水域,是国内唯一一艘支持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系统的深潜水打捞船舶。

  昨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也表示,“深潜号”的建造完工填补了中国大深度潜水作业支持船舶的空白,将大大提升应对大深度、大吨位应急打捞、大面积溢油及其他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更好地为国家深水救援打捞及海洋事业发展服务。

  新闻亮点

  可送潜水员到300米水下

  “深潜号”的最大亮点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最大工作深度可达水下300米,集生活舱、过渡舱、逃生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于一身。拥有12人居住舱,3人潜水钟可供3名潜水员同时潜水作业。它是目前中国工作深度最深,容纳潜水员人数最多,设计理念和配置最为先进的一套饱和潜水系统,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

  记者看到,这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是由两个银灰色的舱室群和一个橘红色的潜水钟组成,舱内空间比较狭小,过渡舱内配有淋浴头和马桶,可以洗漱,每个生活舱内有三个上下的高低铺,可同时容纳6个人休息。

  "深潜号"与"蛟龙号"最大的不同是,"蛟龙号"是潜水员呆在舱内,人不出舱,而"深潜号"则是把潜水员送到300米水下,然后潜水员出舱作业,完成机器人无法完成的任务。”陈勇军介绍说。

  下水增压上水减压是关键

  “饱和潜水系统的关键就在于潜水员下水之前的增压和他上浮之后的减压过程,潜水员进入潜水钟内,需要先进行增压,要让他全身能够承受每平方厘米约30公斤的压力之后,才能随潜水钟潜到水下300米,这个过程需要28分钟左右。”陈勇军告诉记者,潜水钟就如同海中的一个“电梯”,它每次可以同时带3名潜水员下水,两人出舱在水中作业,另一人在舱内进行技术保障,工作4到6小时之后返回舱内,上浮到甲板上跟银色的饱和舱对接。“这个难度不亚于天宫一号和神九的手动对接过程,因为两个罐中都充满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如果对接不严密就会发生氦气泄漏,对潜水员身体有一定影响,如果它泄漏达到一定量,就会有爆炸的危险。”陈勇军介绍,12名潜水员可在舱内连续生活28天,这样可以保证24小时不间断作业,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海西湾要打造船舶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