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电气安检中心(余姚)实验室接受国外专家审核
近年来,宁波电气安检中心(余姚)实验室着眼长远,创新理念,采取与国际知名认证集团合作方式,借东风,扬劲帆,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特别是2010年与莱茵tüv认证集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后,充分利用莱茵在技术、资质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自身人才培养、开拓业务范围、提升科研水平,实现了检验检疫实验室、认证公司和出口企业三赢的局面。
2002年成立以后,宁波电气安检中心(余姚)实验室就有着与国际认证公司合作的良好传统,认证公司到余姚进行“家门口”的检测服务,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检测费用,深受企业的欢迎。2010年10月,当余姚实验室与莱茵tüv认证集团签订全面深度合作协议后,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被进一步扩大。
“当时,我们提出与莱茵合作就是希望能够充分借鉴他们在资质、人才培养和技术上的优势,摆脱长期以来业务来源单一,检测方法闭门造车的局面,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现在来看,我们这条路走对了。”说起这次“联姻”,宁波余姚检验检疫局局长杜华宏底气十足。
一组数据证明合作带来的成果:2010年10月以来,余姚实验室业务量增长了30%,国际认证业务量增加近五成,检测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发明专利、科研课题、行业标准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了零的突破。
借鸡下蛋
下出了“金蛋蛋”
与莱茵合作,实验室的领导首先“看上”的就是其资质上优势,莱茵在德国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是欧盟和德国政府认可的ce、gs和tüv标志测试与发证机构,也是全球应用范围最广的第三方认证之一,可以说企业的产品要销往欧盟特别是德国,莱茵是必经之路。
“此次与莱茵的深度合作,首先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目击试验’合作模式,要更多地利用莱茵的资质优势,使余姚实验室独立完成除项目评估和发证以外所有的国际认证环节,真正实现全过程的‘家门口’国际认证检测。同时,利用检验检疫实验室在政策上的优势,采取‘一测多用’等方式,为企业产品提前把关,节省检测费用。”实验室胡益群主任这样说道。
应该说“一测多用”政策是此次双方合作中的一个亮点,国际认证资质和检验检验政策的有效结合使定型试验、出口型式试验和国际认证检测三合为一,而且数据共享的范围比以前更大,涉及检测、评估的项目更多。
在接受采访时,宁波天腾电器有限公司的楼总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批量生产前需要做一次定型试验,费用大概在4000元左右,出口前还需要进行型式试验和国际认证,这样一个新产品开发后的检测费用大概就是4万元。现在我们在余姚实验室进行检测,三个项目一次完成,光一个产品的检测费用就减少了一半,去年我们在这里就节省了将近30万元。”
对企业吸引力的增强也使实验室的检测业务量大幅上升。据统计,与莱茵合作以来,余姚实验室总检测批次已达到了3397批,同比增长了30%,其中3c认证检测增长44%,国际认证检测增长了49%,莱茵gs认证检测更是增长133%,从根本上摆脱了靠型式试验一条腿走路的局面。
借水养鱼
鲤鱼跃了龙门
除了资质优势之外,莱茵这一“百年老店”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也让余姚实验室“垂涎三尺”。如何让更多的技术人员进入莱茵的培训体系是实验室领导合作之初就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虽然国际认证与型式试验检测标准相近,检测内容基本相同,但在细节上两者却有很大的差异。国际认证着重要求实验、评审等环节的可追溯性,数据、照片更加详尽,证书有效性评估更为严格。因此,如何培养符合国际认证体系要求的技术人员是实验室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年初,周威、舒岳等四名项目工程师首先接受了莱茵大中华区电器部总工程师包括试验操作、结构检查、pahs证书评估、器具拍照、关键元器件检查和证书有效性评估等方面的培训,实践参与gs、tüvmark等认证项目,特别是针对跑步机、洗衣机等难度较大的器具和针焰、灼热丝、ip防水等重点检测项目进行了能力评估。经过三个月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考核,他们终于收到了莱茵颁发的认可证书,这也是莱茵历史上第一次将认可证书颁发给管理体系外的项目工程师。
到2011年底,余姚实验室已有6位项目工程师和8位检测工程师得到了莱茵的认证,技术部部长叶亦旭还进入了莱茵的技术管理层,直接参与新标准的解读和检测方法的决策。实验室领导也适时成立了莱茵认证项目组,这些技术骨干成了实验室里的“香饽饽”。
借船出海
走上国际化轨道
检测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余姚实验室从2002年成立至今,检测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长期以来闭门造车的发展环境也一直困扰着实验室。
熟悉电器产品检测的人都知道,包括en、ul、iec在内的许多国外、国际标准,标准内容只有检测的要求和评判的标准,检测设备、方法选择的自由度较大。而检验检疫实验室相比国际认证公司,较少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间的交流,如何使检测方法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对于新标准条款如何研发国际认可的检测方法一直都是实验室面临的难题。此外,实验室也希望找到一条直接渠道,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得最新的标准动态和信息,而与莱茵进行深度合作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成功应对欧盟家用烧烤类器具a13增补件的案例就体现了“借船出海”的巨大优势。2011年初,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发布了家用烧烤类器具en 60335-2-9标准的a13增补件,要求从当年10月1日起大范围地改变器具温升测试的要求。在公告发布后,余姚实验室从莱茵第一时间获得了这一信息,一方面立即通过“千点工程”网络将标准更新动态发送给相关企业,要求企业按照要求对器具进行相应的设计改版;另一方面请莱茵的工程师共同对新标准进行解读,研究新的检测方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实验室就制定了新的试验作业指导书,在新标准实施以前完成了标准换版和检测人员的培训,欧盟新指令应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除此之外,检测项目的开拓也是提升检测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国际认证检测的要求,与莱茵合作以后,实验室不断加强关键元器件等项目的检测能力,合作一年多以来,已经成功开拓了电子整流器、led驱动和启辉器等5大类23个零部件检测项目,检测能力更加完善。
借梯登高
科研水平节节攀升
检测水平不断提升,标准理解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不断加强使余姚实验室的科研能力也逐步增强,2011年以来,余姚实验室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项、申报国家局课题1项、获得宁波局课题立项2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而在这其中,许多成果都是在进行国际认证过程中受启发而来的。
《全自动溢水试验设备》的开发研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溢水试验是家电安全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测试项目,它要求模拟电水壶、慢炖锅、电饭煲等家电产品在日常使用中液体溢出的现象,而标准中仅仅规定在不超过5°的斜面上和20°的斜面“一分钟持续地注入容器”,对于如何注入,注入的速率等细节均未提及,这使操作人员在测试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是实验室长期不确定的一项测试内容。而在全面开展ce、gs等国际认证业务后,实验室原有全手工法、阀门法等准确性较差、效率较低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测试要求。为了能够改变这一局面,实验室工程师与莱茵的专家共同对标准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确定“一分钟持续地注入”就应该是匀速、可持续地注入,并一致认为如果能有一个全自动的测试装置将全面提升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2011年8月,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发之后,一台由流量传感器、溢水电动升降平台、器具容器电动倾斜平台、数据处理mcu、lcd显示等模块组成的全自动溢水试验装置研制成功,不但填补了国内实验室在这一检测领域的空白,同时还被宁波检验检疫局推荐申报质检总局课题项目,开了余姚实验室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