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进入长江大桥桥头堡做服务员,到今年,双胞胎姐妹徐国先、徐国庆已经整整工作31年了。昨日,姐妹俩告诉记者,到10月份,她们就要退休,离开朝夕相守的长江大桥了。徐国先说:“走的时候,我肯定会哭。”
.jpg)
.jpg)
缘分:两代5人为大桥服务
事实上,算上徐国先这一代,徐家已经是两代人在长江大桥上服务。徐国庆说,父亲为长江大桥守了一辈子的道岔。她们的丈夫也是为长江大桥做维护工作的,两代共有5人为长江大桥服务。
“小时候,以为自己可以跳出大桥,没想到还是落到这里了。”妹妹徐国庆年轻时好动,曾想过外出工作,但高中毕业待业一年后,最终还是和姐姐一起被招入长江大桥桥头堡工作。
刚招进来的时候,姐妹俩在大桥武昌桥头堡的商店做服务员。随后,相继担任长江大桥桥头堡的电梯服务员,并一直工作至今。
妹妹徐国庆打趣:“这辈子,我们算是嫁给长江大桥了。”
见证:很多人冲着电梯来桥头堡
在徐国先的记忆里,1981年是长江大桥招工最多的一年,来了几十个年轻人。此后,随着人员变换,她们成为少有还在桥头堡坚守的“过来人”。
“上世纪80年代,是大桥桥头堡最红火的时期。”徐国庆回忆,当时排队参观的人站到江边上,大桥两边桥头堡的8部电梯全部打开,仍满足不了游客需求。
那时,因为电梯稀少,很多人参观桥头堡就是冲着里面的电梯来的。网友盛勇回忆说,1971年,他在长江大桥第一次乘坐了电梯,并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知道了什么叫“轿厢”。
而稀少性,也让桥头堡里的电梯维修工作人员,在改革开放后,抢占了电梯维修的商业先机。徐国庆回忆:“不少电梯维修工出去后都发了财。”
工作: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火炉
桥头堡游览参观时间,为每天早上8时30分,到下午6时。武昌、汉阳每边3人,负责售票和开电梯。
昨日,暖阳升起,街面上的行人,穿件毛衣都会觉得热。但与外面不同的是,因为寒冷,在桥头堡里工作的人,还得穿厚厚的棉袄防寒——因为不能破坏大桥桥头堡墙壁,电梯不能装空调。
“地气潮湿,而且天花板很高,十分阴冷,春天像冬天,冬天更是冷;但到了夏天,电梯更像是火炉中的火炉。”负责桥头堡管理的武铁桥工段劳务服务公司经理胡迎全介绍。
“我们很多退休职工,在里面工作时间长了,都患上关节炎。”徐国先说,比较幸运的是,姐妹俩身体比较健壮,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毛病。
不舍: 走的时候我会哭
现在,徐国先住在武昌火车站后面,徐国庆住在大桥旁的莲花湖公园附近。谈起即将的离开,两人情不自禁的满脸伤感。
“我们这里人很淳朴,大家每天有说有笑,工作特别开心。”徐国庆说,虽然自己抱怨过,每天睁眼闭眼都是看着这座桥,但其实还是特别舍不得。徐国先说,去年退休的一位同事,在离开时,曾痛哭一场。“走的时候,我肯定也会哭”。
“我才不会哭呢。”徐国庆撇撇嘴。徐国先反过来一句:“那是因为时间还没有到。”
片刻沉默。徐国庆说:“怕么事撒,我到时候还要陪你天天过来玩的。”
昨日,在负责桥头堡管理的武铁劳服公司经理胡迎全的带领下,记者游览了桥头堡里面的神秘区域,发现秘密还真不少。
二楼会议厅:
乘坐汉阳桥头堡的电梯,上二楼。开门后,一间装饰考究的会议厅,让人感觉似乎穿越到了上世纪50年代。
里面的沙发布套,是现在少见的卡其布面料;沙发高大方正,海绵较硬,坐上去后感觉自己身材矮小。胡迎全说,这间会议厅,面积200多平方米,仿的上世纪50年代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室的风格。
因为参观人数稀少,汉阳桥头堡二楼的会议厅得以保持1957年的原貌,里面的桌椅沙发一直都没有换过,至今仍牢固好用。
“这旁边是乐队伴奏的乐池,会议厅上有舞厅专用的灯槽,会议厅挪开椅子和茶几就能当舞厅。”胡迎全介绍,与乐池相对的,是准备茶水和记录的工作间。
他还提醒记者注意,会议厅门廊镶边石材的材质,“都是天然玉石。”
记者观察,玻璃门上镶黄铜点缀,疑似黄梨花木的茶几,处处可见这一贵宾厅的考究。
四楼大厅:
长江大桥有没有公厕?相信大多数都会说,没有。这一点,就连不少在大桥上工作的人员都会坚信不疑。
其实,从桥头堡亭廊往下走,就是四楼大厅。靠东边的那侧,有两个小房间,其中一间紧锁大门的就是公厕。
工作人员徐国庆告诉记者,自从大桥进行电气化改造后,为防止厕所漏水导电,就停止使用了。现在他们都要到附近的公厕去上厕所。
而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是,长江大桥汉阳桥头堡里面,有大桥唯一的一幅油画。这幅油画,名为《毛主席和56个民族在一起》,画上身着民族服装的群众,簇拥着中间的毛泽东。
以这幅油画为原型,创作的湘绣作品,就悬挂在现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胡迎全说:“是上世纪60年代挂上去的,是不是原作要拆下来看反面。”
定制产品:坏了都没法补上
在长江大桥的桥头堡里面,有形似莲花的灯具,也有琉璃装饰的灯具,看上去高贵典雅,特别有气派。
这些别具一格的灯具,现在市场上都买不到了。胡迎全说,坏了都没法补上,因为这都是当年长江大桥专有的定制产品,市场上不可能有。
让他感到惋惜的是,因为墙体内的电线老化受损,桥头堡里面不少灯具无法通电,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华丽。
参观完毕时,胡迎全又透露了一个秘密:一般人都以为长江大桥只有7层4楼,其实还有一层,那就是桥头堡地下室。徐国庆说,地下室主要是给桥上排水用的,下雨积水后,阀门一开就放水,这是当年大桥设计的科学性之处。
以前桥头堡参观人员众多的时候,曾设有专门机构——接待科,专司引导服务。胡迎全是接待科最后一任科长,他说:“希望桥头堡能得到修复,重现昔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