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广州:职能部门耍太极 不少天桥电梯变"孤儿"(图)

  广州首部人行天桥电梯启用7年但停多走少,不少天桥电梯均不能正常运行,记者调查发现——

  2004年12月,广州首条加装了垂直电梯的天桥正式交付使用,随后,当时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又对外公布了多个准备加装电梯的天桥名单,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以及长者使用天桥,对此,市民掌声一片。然而时隔7年后,正值两会召开之际,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已加装了电梯的天桥在这7年间电梯停多走少,有的电梯已被永久停用,而不少此前承诺要加装电梯的天桥至今仍不见电梯的踪影。

位于流花路隧道里的电梯也已停止了运行,一名带孙子出来玩的阿婆只好艰难地提着婴儿车“爬电梯”。

  多数已装好的天桥电梯由于缺乏日常管理,导致运行不正常。而记者就此电访政府各相关部门,却被不同部门“踢皮球”,绕了一大圈也没能找到负责日常养护天桥电梯的责任方。广州天桥电梯,已俨然成了三不管的“孤儿”。

  现状 华景新城天桥 电梯虽在但停多走少

  记者在广州市内探访发现,市内加装了扶手电梯或垂直升降梯的天桥并不多见,而仍在正常使用的则更是少之又少。

  2004年12月,在当时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统筹下,位于华景新城的广州第一台天桥电梯开放使用。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当年属于原市政园林局管理的59座人行天桥中有16座配备了无障碍设施,其中东风路上有4条,还有动物园南门、德政北路、暨南大学附近等处的天桥,而剩下的43座也承诺将陆续改造完成。

  如今已时隔7年,记者回访发现,当年带着“广州第一座配有垂直升降电梯的人行天桥”、“广州市第一座同步进行新型绿化的天桥”两大光环的华景新城天桥电梯,在7年间却是走走停停,最长一次停用持续的时间超过了大半年。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1月6日、7日,华景新城天桥的两部电梯共发生4次故障,计15人被困电梯中;同年5月,连日的大雨又将电梯“淋坏了”;而就在今年6月,天桥南侧电梯又“罢工”一个多月。当时广州市市政维修处的工作人员称,耽误了一段时间是由于维修配件要从德国进口。直到今年广州创文期间,电梯才又重新恢复了使用。

  解放路天桥  电梯“有病”天桥成摆设

  与之情况相仿的还有大新路口与解放路口交界处的天桥。记者了解到,该天桥的电梯7年间同样是停多用少。由于附近多为皮鞋皮革批发商户,经常需要大车小车地拉货过街,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走天桥,而必须绕道大德路口或者一德路口的斑马线通行,电梯的罢工使得这个天桥形同虚设,给附近的商户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记者现场采访时发现,虽然当天电梯使用正常,但是多数人仍选择附近的斑马线过马路。秦婆婆告诉记者,用电梯过天桥虽然是要比过马路方便,但是电梯的质量让人不安。秦婆婆就有过被困在电梯内的经历,而且一困就是几个小时,因此她以后情愿多走几百米,也不愿意再坐电梯过天桥了。

  附近拉货的送货的人同样不愿意使用电梯过天桥。黄先生经常要用小车在大新路的仓库拉货到起义路给客人。从大新路出来本来可以直接过天桥,但是黄先生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绕道一德路与解放路交界的斑马线。黄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天桥配的电梯太小,拉着货根本没法进去,所以只能走斑马线过马路。好好的一座电梯天桥却不受欢迎,变成了解放路上的摆设。

  东风路天桥  加装电梯承诺成了空话

  位于正南路口与东风路口交界的天桥,安装电梯的规划已经提了7年,至今却仍是一句空话。这座天桥是连接东风中路两侧正南路与小北路的人行天桥,天桥的南侧为正南路,北侧则是小北路与广州市正骨医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天经由这座天桥前往正骨医院就医的伤病患者络绎不绝。但是,由于没有电梯,一些有腿患或者伤了脚的病人在过这个天桥时感觉就像登山般困难。市民闫奶奶是风湿病患,每周都要到正骨医院去看病取药,每次过这个天桥都十分艰辛,记者小心地扶着她一同走过天桥,看她紧扶楼梯扶手,一歪一歪地爬上天桥再摸索着又挪到天桥下,这短短的一条天桥竟花了近半小时才走完。

  陪同闫奶奶来看病的闫爷爷一边心痛地看着老伴一边抱怨:“怎么老是说与国际接轨就接不到公共设施呢,不说远就看香港,就没找到一个天桥隧道是不配电梯的。我们这一把年纪了,别说她腿不好,就是我这70多岁的老头子,爬这楼梯腿也生痛。”

  人民路隧道  嫌维护费高电梯被停用

  在人民路与流花路口交界的过街隧道,在设计初期就特意装上了三台扶手电梯。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虽然这三台电梯的型号碰巧与去年7月5日北京地铁出事的奥的斯电梯型号一致,但电梯的使用方早已在去年5月24日到越秀区质监局办理了停用。停用原因是该3台电梯部分零部件需要更换,但生产厂家找不到适合的零部件,出于安全原因停用。

  而据消息人士透露,其实该3台电梯停用的真正原因在于业主方认为其使用率低,维保费用高而被停用的,而且可能被永久停用。

  原因 电梯维护之责“无人认领”

  据了解,在2009年10月24日以前,天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和建成后的维护保养管理权都在当时的市政园林局手上。2009年10月24日后,广州实行“大部制”,原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相关管理职能被分散到城管、建委、林业、交委等部门中,其中也包括了人行天桥隧道的建设和管养职能。

  人行天桥隧道上加装电梯的计划,由于相关部门规划落实不到位,而导致成了空话;而已装的电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而导致使用率低甚至无法使用。如何解决这一现状?这需要一个相关管理部门的说法和解释。为此,记者试图找到对口部门进行采访,但经过一圈采访,结果却让记者感到十分意外。

  在记者的追问下,广州市建委、市交委、市城管委、市林业和园林局等部门均否认保养和维护天桥隧道设施是其职责所在。各个职能部门大耍太极,广州天桥似乎变成了无人管的“孤儿”。

  最后,记者在广州市建委的公开网页上查找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时发现,在该部门职责调整的第二条中列明:将市政、市容环境卫生等设施建设(含新建及大中修和加固、改扩建工程)和监督管理燃气行业设施建设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虽然其中并没有列出一些具体事项,但按照该内容理解,广州市城建委除了要把天桥建设出来,应该同样负有管理维护保养市政设施的责任。

  职能部门耍太极 天桥电梯变“孤儿”
 
  采访实录

  四个部门大玩“踢皮球”

  市建委

  为了寻找广州市区内天桥隧道如今的“爹妈”,记者首先拨通了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电话。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对方表示,建委目前的职能只是负责进行相关市政设施的建设,至于天桥的管养,在建成后建委就会将业权移交给广州市交委管理和维护。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更是对记者笑称:“你也知道建委每年都要建多少市政设施,如果全部我们建完了都由我们自己管理,那我们不是很忙?其他使用部门也都不用设置了。”

  市交委

  按照建委的指引,记者又找到广州市交委。接待记者的相关负责人在听说完记者叙述后当即表示,人行天桥的管养并不在交委的职能范围内。如果是涉及车行的隧道,以及车行的道路开挖和使用,就是属于交委的管理范畴,但是人行的天桥隧道则不由交委监管。最后,该名交委的相关负责人又给记者指了一条路,让记者去问问城管,看是否由他们负责管理。

  市城管委

  随后,记者拨通了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电话,对方对于记者的问题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否认了是其责任所在。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解释,广州市城管委对于人行天桥以及过街隧道的管理,仅在于其路面卫生保洁方面,另外就是阻止非法摆卖现象。至于天桥日常的使用保养,城管并不承担这部分的责任。

  市林业和园林局

  无奈之下,记者最后拨通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电话碰碰运气。该局保留了原来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一半职能。但对方告诉记者,他们对于市内天桥的职责只在于天桥上的绿化,而其他的市政设施他们并不予以管理维护。对方还示意记者,此项工作应该由建委负责,让记者找建委作答。经过一圈的咨询,记者最终又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