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电梯也需要经常保养 “破坏性使用” 不“生病”才怪(图)

  今年10月末,沙河口区某小区的1部电梯运行到6楼时突然下坠到一楼和地下室之间。电梯内的10多位居民吓得“魂飞魄散”,“连喊带砸”,10多分钟后才得以脱险。质监部门检查发现,年久失修、零件老化是导致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电梯就像汽车一样,要注意日常保养,不能等到出了毛病才去修。如果一下子有多个零部件都需要修理的时候,就说明这部电梯‘病’得不轻了。”一位电梯维保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电梯技术成熟但需定期维保

  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上还没有明确的强制电梯报废的规定,很多老旧电梯仍在运行。据电梯专家介绍,电梯设计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字。经过150多年发展的电梯技术,已经很成熟,安全系数较高,如果维保得当、零部件更换及时,服役年限长的“老电梯”仍然可以以健康的状态长期投入工作。电梯的使用年限并不是安全与否的唯一标准。以法国埃菲尔铁塔为例,电梯使用周期能达到上百年;在国外一些城市,不少安装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梯也都在正常地使用。究其原因,维保得当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电梯维保应当由具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日常维保,包括清洁、润滑、调整和紧固4个方面,按照每15天(两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和每年的固定周期按时进行维保,根据周期的不同,电梯接受的维保检修项目也不同。每一次维保都需要有详细的维保记录,并有维保人员的签名。但在实际生活中,超过八成的电梯事故都是由于不能按时维保造成的。

  “破坏性使用”是电梯安全大敌

  明明知道不按时维保会造成事故隐患,为什么电梯事故还会“间歇性发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物业公司都有自己的苦衷:电梯虽由物业公司管理维护,但产权归业主所有,在购房前应缴纳足额公共维修资金,且须经2/3以上业主同意后方能申请电梯大修基金或更换整梯。但有的业主要么不按规定支付公共维修资金,要么无法达成“大修”共识,致使电梯“小病拖大”、“大病拖炸”。“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电梯发生事故,天天晚上就像睡在地雷上”。电梯出事的小区居民王先生担忧地说道。他说:“我每天坐电梯都要带着手机,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拨打110、119求救了”。

  一些小物业公司的负责人,总认为电梯平常也没什么事,定期维保没什么意义,在电梯维保上想方设法“省钱”的做法,则是造成电梯隐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省钱”,还有的物业公司不肯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合同,而是在出现问题时雇用临时工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最可怕的。电梯和汽车一样,有工作就有损耗,日常就应该保证在健康的状态下运行才安全,等到发现问题时再想起来修理,实际上是对电梯的‘破坏性使用’。‘破坏性使用’是电梯安全最大的‘敌人’。”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做好日常维保工作外,电梯乘客不文明乘梯也在无形中起到了“破坏性使用”的作用。例如人为揭去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损坏电梯按钮;明明知道电梯里已超过规定乘梯人数,还是有人要挤进来;电梯关门时伸手、伸腿去阻止关门等行为,都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乘客的“呵护”是电梯安全的重要一环

  “只要正确‘使用’电梯,就能有效避免大量‘不该发生的事故’”。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电梯专家表示,“如果说‘破坏性使用’是电梯安全的大敌,那么乘客的‘呵护’则是电梯安全与否的重要一环。电梯乘客正确使用电梯,应当遵守以下要求: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不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不采用扒门、撬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不拆除、破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施;不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的电梯,运送货物时不得超载;不做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

  【专家支招】

  电梯发生事故

  如何逃生?

  市公安消防局有关人士提醒电梯乘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停止、坠落等事故,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因为那样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带来更大的危险。电梯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电梯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被困电梯内时,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如电梯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应使电梯在就近楼层停靠,并迅速从楼梯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