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高层写字楼等一趟电梯真不易

      等电梯的痛苦与烦恼,你是否深有体会?最近因为频发的电梯事故,高层办公的白领们对电梯很是关注,除了频发故障,排队等电梯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昨天,记者分别来到古井百花大厦、某购物中心、新华大厦等高层写字楼,体验了一把“挤电梯”的焦躁与无助。

  场地一

  现场体验:上下班等电梯就是煎熬

  寿春路古井百花大厦A座楼 没有专门的货用电梯

  昨天13:30,记者刚来到位于寿春路的百花大厦,就看到已经有15个人在等电梯了。13:40,记者好不容易随人群挤进“客梯双号”的电梯内,当还有位提着文件袋的女士试图往里挤时,电梯发出“嘀嘀嘀……”的超载提示音,直到走下3个人后,电梯的提示音才停。

  记者乘坐电梯到30楼,发现中途无人员出入的情况下,到达顶楼花了大概3分钟,有人员出入的情况下,大概要5分钟。记者计算了下,市民等待一班电梯一般都需要十多分钟,加之排队的情况,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

  13:55,记者乘坐电梯刚到达一楼,电梯前已经又挤满了等待上楼的人。两年轻男子推着两大箱子的包装盒进了“客梯单号”电梯。记者发现此处依次只有装修专用梯、客梯单号、客梯双号三部电梯,根本就没有“货物专用梯”。

  在等待的人群中,记者采访了职员章先生。他说一般高峰期都要等个十几分钟。章先生在25楼上班,有时候几个楼层公司赶一块下班,“经常是电梯门一打开,里面都站满人了,为了能顺利坐上电梯,我和同事经常上下电梯按钮一起按,哪个来了坐哪个。”

  场地二 新华大厦拥挤人群有集中时间

  新华大厦位于三孝口,是一座30层建筑。

  记者昨天早晨8点赶到该大厦电梯处时,正是上班高峰时间。三部电梯前挤满了等候的人群,共45人。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在吃早饭,有的低头在玩手机,还有两位中年男子在抽烟。电梯门上的红色指示数字不断变换着“20”、“16”、“10”……“叮”的一声,随着一部电梯门打开,人群蜂拥着往里挤去。

  一位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上8:00到8:30是上班高峰时间,这时候人比较多,过了这个时段就没有什么人了。大家都赶着上班,人又多,被堵住了也是常见的。”

  场地三

  某大型购物中心

  电梯较多缓解等候时间

  同样,某大型购物中心也是高层建筑,这层楼里的职员想轻松乘坐电梯也不容易。

  昨天上午8:10,记者来到该购物中心,正有29人在等电梯。准备到7楼办公室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等电梯超痛苦,尤其早晚上下班时,有时候要等上一二十分钟。”所幸此处的电梯数量较多,共有六部,职员等候电梯基本上不需要太长时间。电梯旁还有专人负责,她告诉记者:“8点多是上班高峰时间,可能需要等一会,但时间不会太长。”

  专家分析:措施得当可缓解乘电梯难

  据合肥市规划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公共建筑设计要求,一般每3000—4000平米需配备一部电梯。

  据悉,在国外,40多层的要分区停靠,20层以上要换区间梯,消防梯要每层停靠。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高层写字楼的电梯现在都是由电脑控制,应该分析每天的人流量后形成一个规律,“人流高峰期时电梯常停靠在哪几层,这些都要分析出来,方便物管人员来调度。”

  这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国内没有强制性规范,开发商为了赚取最大利益,常常是5000—6000平米可能才配一部电梯,电梯自然不够用了。“上世纪末建的高层建筑,电梯配置就更不足了。”从长远来看,工作人员建议,“解决等电梯花费时间长的难题,既需要国家出台强制性规范又需要及时更新电梯的技术含量。”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建学院孙教授还有一个可暂时缓解等电梯时长的方法,“人力密集型管理企业应选择较低层写字楼办公,以减少对电梯资源的依赖。”(实习生储鹏飞 李东 记者韦勇 马启兵 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