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日常维保缩水 电梯事故频发(图)

 

▲电梯被普遍运用到住宅楼和商场中。

市区一家商场扶手电梯突然停运,市民步行上电梯。

 

▲两位女士乘坐扶手电梯。

  日前,北京、深圳等城市接连发生的电梯事故,让电梯安全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近期接连出现的电梯、扶梯事故中,有关老旧小区电梯改造话题再次被提起。

  据了解,我市目前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虽然不多,但据市民反映,一些使用10年以上的电梯也存在不少问题。而一些新电梯由于维修保养不到位、人为破坏等原因也出现故障。我市的电梯安全状况如何?

  二手电梯流向何处?电梯安全监管症结在哪?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走访

  小区电梯显示屏损坏商场扶梯突然停运

  20日,在市区麦地路一栋小区住宅楼,记者看到电梯的外部上下显示屏已经坏了。该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解释说,该住宅楼有20多层,一层有10多户,只有两台电梯运行。电梯使用频繁,显示屏容易坏,但电梯运行不受影响。

  显示屏坏了给住户出入带来了麻烦,可电梯损坏带给居民的不止是麻烦而是恐惧和危险。市民陈女士家住市区鹅岭南路一新开发的楼盘,有一次她回家乘电梯到9楼,可电梯门不开,而是回落到8楼。当时陈女士非常害怕,蹲在电梯里面。电梯在8楼开了门,陈女士立即冲了出去,跑回家后她双腿还发抖。

  近日,市民于女士在乘坐市区某大型商场扶手电梯时,也遇到了突然停梯状况。“当时我一只脚刚想踏上电梯,电梯突然就停止运行了。”于女士说,当时她吓得马上把脚缩回来,但几位已在扶手梯上的市民却被吓坏了。

  监管

  电梯安全监管,质监部门把三关

  据了解,我市质监部门进行电梯管理有3道关:首先,电梯安装后必须先进行质量验收,包括电梯本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电梯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等,验收合格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其次,在用电梯每年强制检测一次,检测通过的发合格证,证件要张贴在电梯内,不合格的必须先停用整改。此外,还有平时的事故处理和日常维保检查。要求物业和电梯维保单位都必须建立电梯维保档案。物管要有专人负责,并由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为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市质监局去年底制定了 《电梯维修保养服务规范》联盟标准,对电梯维保公司的服务提出了约束:如电梯维保公司不得进行低价恶性竞争,不得以次充好、弄虚作假、欺诈客户。不得将维修保养业务以任何形式进行转包,不得将业务分包给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为保障电梯维修保养质量,原则上维修保养电梯数量不宜超过30台/人。电梯维保必须建立台账档案,至少每15天对电梯进行一次维修保养,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急修服务,并进行定期回访,接受故障投诉处理、定期自检等。

  探因

  电梯故障频发,管理不善是主因

  采访中,市质监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潘向华表示,从他们所接到和处理的案例来看,电梯出故障除极少数与质量缺陷有关,主要还是保养不善和使用不当造成的,而最突出的问题是维修保养不到位,不规范。

  电梯至少每15天保养一次

  2009年经国务院修订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有法定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国家质检总局同期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则要求,电梯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电梯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有一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目前,我市的电梯数量达12000多台,而实际上,不少电梯的日常维保都存在着偷工减料、降低标准、敷衍了事等问题,有的甚至以维修取代了保养,出了问题才有人管事。潘向华也坦言,全市在用电梯品牌杂、数量多,电梯维修保养服务缺乏统一标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物业公司未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平常疏于养护,电梯频出毛病,小区住户受困扰投诉不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日前,市区茉莉花开公寓住户投诉小区电梯经常出问题,有些楼层按电梯灯亮后了,电梯却没反应,有时经过该楼层也不停。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到现场检查发现,原因是该住宅楼6号电梯的安全触板出了故障,造成电梯死机。而该楼盘的物业公司并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也无法提供维修保养记录和运行故障记录。电梯内烟头和杂物乱扔,卫生状况也很差。监察人员责令物业限期整改,同时约谈了负责该楼盘电梯日常维保的公司。

  位于江北三新的城市绿兴小区,电梯问题一直让住户闹心。市质监局工作人员的检查证实,故障原因与平时管理不善,维保不到位有关。今年4月底,市质监局接到上排幸福魔方小区多名住户反映,小区电梯运行异常,有很大的撞击声,乘坐时提心吊胆。该局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小区1号、5号、6号电梯运行时有异常声响,1号、7号电梯轿厢内楼层显示缺乏,6号电梯轿厢内关门按钮损坏等诸多问题,而物业公司未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不规范。电梯维保单位未将竣工资料移交物业公司,未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物业压缩成本,电梯维保走过场

  既然日常维保对电梯的正常运行如此重要,而且具体怎么做也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为什么电梯管理单位还是宁愿冒着电梯出事的安全风险,忍受住户的指责和投诉,轻视电梯日常维保质量呢?

  记者调查得知,问题主要出在两方面:一是物业为节约成本,尽力压缩电梯保养支出;二是一些电梯维保公司以低价揽业务,降低服务质量。据了解,现在很多物业公司都通过聘请第三方维保公司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例如,如果是厂家维保,一台电梯一个月的维保费用为600元左右,高的甚至要一两千元;而通过第三方维保公司,最低的每月才150元。

  据市质监局统计,目前我市从事电梯维修保养服务的公司已有70余家,这些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也没有成立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为了多揽生意,电梯维保公司大多选择迎合物业的喜好,竞相压低价格。业内人士认为,低价的背后必然是降低服务水准。“按照要求,升降梯半年期的维护保养内容就多达50多项。正常来说,一台普通电梯每月维护费至少要400元以上,而现在多是两三百元,我们不可能亏本做吧。”在市区从事电梯维保行业5年的杨先生说,在低价竞争面前,电梯维保公司只能采取延长保养周期,减少保养项目,从零部件上做手脚等手段应对。

  而物业公司也有理由:“住户要我们什么都管好做好,我们想多收点管理费却比登天还难。收费提不上,成本不压缩,我们怎么活?”市区麦地一小区物管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一个现实困境。就在6月底,江北供销大厦物管提出要把电梯使用费由每月20元提高到25元,马上引来了质疑声和反对声一片,目前还未有定论。

  维保公司与物管 “默契”制造虚假记录,质监人员执法难

  按规定,电梯什么时候做了保养,做了哪些项目,查出了什么问题,有没有解决等等这些信息都会记录在案。市质监局除每年对在用电梯进行强制性年检外,平时也会随机抽查维保记录。而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明确规定,对于屡次不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维护的单位,监管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处以2000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看起来,电梯维保监管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应该是很好监管的。但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却反映,电梯维保监管有一个大难题:在低价基础上,物管和电梯维保公司常会保持默契,填写虚假记录以应付检查,所以光从档案上常常看不出什么问题。

  此外,国家虽然规定开展电梯生产、安装和维保必须先取得相应资质,从业人员必须有特种设备作业上岗证,但关于电梯的日常维保水平,只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并没有固定的标准。选择什么档次的服务,主要由电梯维保公司和电梯所有方的合同约定。现实中,低价维保合同又常常满足不了电梯安全运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