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权威专家回应电梯安全四大焦点

 

     近期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内电梯业的权威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安全:每年新增超30万台,压力前所未有

     国家质检总局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吴旭正说:“总体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电梯安全水平基本接近。但由于电梯的数量近些年高速增长,所以压力前所未有。”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的电梯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在30万台以上,这占到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庞大的电梯数量给安全带来诸多挑战。

     标准:现行国标采用老欧标,新国标将于近期实施

     针对我国自动扶梯标准落后国际标准10年的说法,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陈凤旺秘书长表示,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用1995年的欧洲标准,根据新的欧洲标准修改的新国标将于近期颁布实施。

     我国自动扶梯标准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陈凤旺指出,除我国外,目前国际上正在执行的扶梯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欧洲EN115系列标准和美国ASME标准。

     “我国正在修订的新版自动扶梯标准,技术较先进。”陈凤旺认为。据介绍,新标准增加了一些相关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如扶梯与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同时还加强了梯级踏板与围裙边的安全防护等。

     维保:委托方受托方两头“不给力”,双方责任待落实

     业内专家一再强调,提升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水平,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和关键。但是,目前电梯维保行业面临的尴尬是,委托方和受托方两头“不给力”。

     “维保单位服务质量没有保证,物业公司不重视电梯维保,一味压低维保价格。”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梅水麟说,这是目前电梯维保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数维保单位规模小、能力弱、待遇差,难以培养和挽留高水平技术工人,所以工作质量没有保证。”梅水麟说,另一方面,一些物业公司从业主收取包括电梯维保在内的物业费后,为赚取更多利润,一味压低维保价格,对维保质量重视不够;而业主又不了解维保情况,难以形成有效监督。

     梅水麟提出,质监部门应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依靠降低维保质量降价竞争的单位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发挥行业协会对市场竞争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促进合理的维保价格机制的形成。

     质检总局正在研究制定 《电梯安全监察规定》,进一步明确并促进电梯使用、维保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

     报废:摸底排查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待破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电梯,人们对老旧电梯报废、更新、改造问题产生了担忧。电梯有报废的要求吗?“目前,国际上均没有电梯整机的报废标准。”梅水麟答复说,不过,电梯零部件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即要进行更换。

     据介绍,我国电梯新增量较大,但老化问题不断显现,电梯隐患不容忽视。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已部署各地质监部门,通过摸底排查掌握老旧电梯安全状况,开展老旧电梯更新技术和措施的研究,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做好技术储备。

     据了解,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近期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进行电梯零部件报废方面的研究与尝试,主要是针对垂直升降电梯部件,如果能取得良好效果,今后也计划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零部件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更新改造资金的落实。”梅水麟建议,各地政府应加强领导,畅通资金来源渠道,尤其对产权关系不清的老旧住宅,要建立财政、住建、质监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机制。

     他同时建议,财政、科技部门应增加必要投入,提早开展电梯关键零部件失效风险项目研究,明确电梯关键零部件失效风险,改进科学检验方法,完善相关技术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