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通力:百年历史 成就完美客流

 

 
 
通力于今日庆祝其百年华诞。作为一家工业工程公司,通力在众多不同的业务领域都有涉猎,但电梯和扶梯一直是其核心业务。通过创新、安全、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通力致力于缔造最完美的客流体验,如今已成为电梯和扶梯产业的行业领袖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梯和扶梯公司,通力走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的通力已经从最初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家小型机械作坊褪变为一家年净销售额接近50亿欧元、拥有3万4千名员工的跨国公司。现在的通力是业界认可的技术领袖,不仅是传统市场上的中流砥柱,也在全球快速发展的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其发展历程中,通力展示了其适应世界变革的能力,创造了无数增长的新机遇。城市化、老龄化和日益突显的安全性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并且这些挑战将在未来愈加明显。”通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蒂·阿拉霍达说道,“通力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城市大楼节能,缔造最佳的用户体验。”
 
1996年12月,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在中国江苏省昆山市成立,拥有占地面积约142,000平方米的工厂,目前已经发展超过40家分公司,约120家维保站及3,700多名员工,通力中国的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东地区等国家和地区。
 
自2005年起,通力凭借其绿色环保的科技和节能高效的产品以每年超过50%的增长速度,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电梯行业发展最快的国际品牌。2008年先后承接了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机场、广州利通大厦、北京6、8号地铁等一系列重要项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通力为21个展馆,提供了103台电扶梯设备。
 
    “始终坚持以客户为核心,不断实践了解客户的需求,用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服务,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人员和货物更为便捷畅通的运输和管理。从设计、制造、安装到维保、更新,我们用心为客户做每一套解决方案。”通力中国总裁姜威说。

通力的发展历程

 
1908年,一家名为tarmo(意为“活力”)的机械小作坊在赫尔辛基开张营业。1910年10月27日,tarmo的业主将其注册为一家公司,名为“通力”(kone,意为“机械”)。随后它被出售给strömberg公司,一家电动马达和电子设备生产商兼电梯安装进口商。20世纪20年代,通力转而生产消费品,如电石灯、咖啡磨、冰球鞋冰刀等。1924年年初,strömberg公司因财政困难将其股份出售给赫林家族,通力也因此成为了一家独立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起重机和起重器械也成为了通力产品线上的一部分,而设备的维护和保修也成了公司业务的核心战略。
 
1967年,通力在芬兰海芬卡新建了一家工厂,电梯产量达到每年2千台,是芬兰电梯市场总量的两倍,远远超出当时通力的全年产量。至此,通力已经为成为芬兰首家国际化运作的全球公司做好了准备。1968年,通过收购asea公司的电梯业务,通力在国际化进程上实现了突破。1974年,通力通过收购westinghouse公司的欧洲电梯业务再次实现了巨大的飞跃。19世纪70年代中期,通力成为一家主营电梯、起重机和传送装置的公司。在之后的发展中,通力将其业务扩张到各个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力将起重机、原木搬运、货物通道和仪表仪器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中剥离。1994年,通力收购了美国第四大电梯公司montgomery,之后又收购了其电梯合作伙伴——德国o&k rolltreppen公司——手中的剩余股权。与此同时,通力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中东等新兴市场不断扩张其业务范围。1996年,通力完成了一项技术突破,凭借其创新的ecodisc®碟式马达曳引机以及monospace®无机房电梯,实现了产业革命。自2005年起,通力的增长率和利润率均优于其他市场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