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电梯行业,如何在困境中突围求生?

责任与收入不对等、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质量和安全堪忧、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是电梯行业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电梯行业如何在这些困境中突围求生?上海电梯行业协会首席技术专家何新民表示,协会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针对质量和安全问题,行业在去年牵头编制发布《电梯拆除施工安全规程》团体标准。


“拆梯其实到了一部电梯的生命末端,到这一环节,电梯已不再属于特种设备。但由于目前拆机安全事故频发,部分企业将工程委派给不具备安装拆除资质的单位,这些单位技术、工艺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何新民详细介绍标准制定的原因。据了解,除《电梯拆除施工安全规程》团体标准外,仅针对质量安全这一项,去年协会就出台了不下10条相关的规范标准。


市场饱和企业出海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新梯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弱,目前的市场需求其实达到了一个相对萎缩的状态。”何新民告诉记者,房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电梯企业的订单获取难度,但加装电梯和旧梯更新成了现在以及未来长期发展的一大趋势。


据了解,2025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老旧电梯更新、城市适老化改造等举措,这为未来电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根据《上海市电梯行业分析报告(2024年)》数据,上海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4年,上海市累计加装电梯超3万台,2024年当年新增加装电梯3000台,同比增加25%。


面对国内市场饱和造成的增量瓶颈,何新民表示现在行业内不少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增长极,企业出海就是一种尝试。“比如上海三荣电梯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就开始走国际化销售的道路,并于2013年在法国建立电梯制造厂,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何新民介绍,现阶段,上海三荣的国际化市场已拓展至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地区,当地人的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


“又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它是全球单一工厂年产量最大的电梯制造厂,一直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其电梯产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都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何新民并进一步补充,“目前上海三菱在俄罗斯高端电梯市场份额已达15%左右,占据着较大比例。”

02
转型升级成新趋势

2025年,电梯行业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多方面转型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这与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系统能实时检测乘客摔倒、逆向行走、出口拥堵等异常情况,会及时发出警报。”何新民举例道,“尤其是老年人第一次乘坐自动扶梯,没有他人帮助,很容易摔倒。电梯操控后台接入AI系统,一旦检测到摔倒情况,就会自动停止运行,最大程度保障乘客安全。”


这项智慧功能的应用是上海地铁联合上海三菱电梯、奥的斯电梯和迅达电梯合作的产物。“最开始在汉中路地铁站试点,由于反馈较好,该系统现在已大范围普及,并计划拓展至全国其他城市。”何新民补充细节。


何新民还表示,除自动扶梯的智能化改造和管理外,针对电动车入梯上楼,AI图像识别技术也起到了一定成效。“考虑到现在电动车进梯上楼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我们专门在电梯内加装了智能摄像头,AI一旦识别有此类情况,就会自动停止运行,并进行语音播报,提醒用户注意安全。”何新民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原材料管理、能源应用、工艺技术改善、节能设备引入……电梯整个供应链都朝着绿色化、节能化方向发展。据何新民介绍,现在部分生态公园内的电梯项目,就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为电梯提供部分或全部电力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03
维保人才存在缺口

“维保人员越来越难招,流失率很大,不少现有的维保人员离开岗位去送外卖、干快递。”何新民叹息道。据他提供的数据,目前上海在职的维保人员近8000人,每年有近10%的人员流动,人才缺口达3000人左右。


何新民透露,维保人员奇缺一方面是由于维保工作技能要求高、责任大、风险大、又脏又累,另一方面是维保人员的收入与责任和风险明显不对等。“行业也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帮助行业留住维保相关的技术人才。”何新民介绍,“现阶段,行业呼吁更多人能了解维保人员,懂得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工作。只有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他们良好生态,我相信会有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


“高端技术型人才入职电梯行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个行业的科技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在行业历练过几年,再到其他行业去发展,都会很不错。”何新民说。据了解,目前电梯行业对于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达3000人左右。“对于想入行电梯行业的新人,一定要多去一线实践,积攒经验。”何新民告诉记者,当前有些高学历的新员工缺乏电梯行业的实际经验,他们设计出的产品虽然在理论上近乎完美,但往往与实际应用脱节,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种情况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何新民建议:“刚入职的新人一定要沉下心来,在基层一线好好了解电梯的构成和各项技术。只要基础打好了,后续发展前景广阔。”


编辑:吕可

责任编辑:白羽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