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解放路30号楼的张大爷和老伴都70多岁了,每天老两口最发愁出门,住在五层,腿脚又不太好,上下楼得好长时间,中途还要歇几次。老人想,要是有电梯就好了!
采访发现,如今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多数是老人,因无法搬到生活设施和条件更好的住宅区,居住的又多是六七层甚至八九层的楼房,上下楼成了最困难的事。如果有一部电梯,老人们就不必发愁,遛弯、购物、晒太阳、会朋友……然后,轻松上楼回家。
不过,问题又来了。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手续怎么办?钱怎么出?安全谁保障?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八旬老人每天爬六楼
“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有电梯就方便多了。”杨大娘住在胜利街。“我是1983年搬到这里的,住在六层。”她表示,当时年轻,上下楼不觉得吃力。如今住了三十多年了,今年已经82岁了,上下楼越来越困难。
杨大娘还告诉我们,整栋楼居住的差不多都是退休的老职工,情况和她差不多,安装电梯的需求非常强烈。其实,不仅如此,有些居住在高层的年轻人,也有这样的想法。
“只要天气好,我就会抱着孩子下楼晒太阳。但抱了孩子就拿不了婴儿车,每天出门得两个人才能成行。”周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住的楼层高,出入不方便,想让老人过来帮忙看孩子,上下楼就是大问题。
省直单位一对退休夫妇,住在单位宿舍楼,虽然周围生活较方便,但因自己住家楼层较高,年纪也越来越大,上下楼日益不便,最后选择租房到了几公里外的其他单位有电梯的楼里居住。
居民急盼加装电梯
杨大娘说,前几年,老人们曾商量加装电梯,最终因为一层住户不同意而告吹。我们走访了一些老旧小区发现,绝大多数居民都热切盼望能加装电梯,尤其是三楼以上的居民普遍同意。只是一楼至三楼的居民显得不那么“热情”,尤其是一楼,他们觉得自己压根用不上,虽然不用分摊电梯费用,但担心在安装过程中受到噪音的影响。
对此,小区物业负责人很无奈。他说,整栋楼的居民都同意了,才好安装电梯。一部电梯费用也不少,物业又无力承担,需要大家分摊。而且,旧楼加装电梯的手续挺复杂,要跑很多个部门。“你仔细想想,只要一个环节卡住了,这事就办不成。”
据悉,如今我国不少城市中都有大量建于2000年之前的老旧小区,且多数是六七层的楼房。如今,小区中的很多居民逐渐进入迟暮之年,上下楼越来越不方便,“加梯”改造已成为生活中的迫切需求。
前不久,北京召开了“中国老旧住宅加装和更新电梯论坛”,来自国内外的城市建设专家,专门为这一问题建言献策。论坛中提到,根据测算,目前北京可加装的老旧及新建多层住宅楼约1.2亿平方米,逾3万栋;上海7层楼以下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面积约1.5亿平方米,逾20万栋;广州也有5万栋旧楼未加装电梯。
太原市虽然并未详细统计过,但有关部门人士粗略估计类似的老旧楼房也有数千万平方米,住户有几十万户,其中多为中老年人。
加装电梯有“三难”
虽然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需求日渐增多,但因规划审批复杂、部分业主不支持、前期筹集资金投入大、后期运行维护难等多种因素,目前仍是举步维艰。
难点一:加装环境难满足。市区内老旧楼房,多数没有预留电梯位置。要加装电梯,不是占用公共过道,影响消防通道畅通,就是吊在楼外面,影响美观。加装电梯还涉及排水、消防、质监等多个部门的审批。
难点二:低层住户反对。对于低层住户而言,加装电梯后,随之而来的噪音、采光、出入安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加之他们对电梯使用率又低、甚至不用。因而,绝大多数低层业主都反对。
难点三:维护资金无人出。加装电梯还面临一个费用高的问题。一部电梯的勘查、设计、报批、安装等费用至少几十万元,这对居住在旧楼的多数业主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安装后,还涉及维修、管理等费用,不少老旧小区都没有物业管理,没有固定的维护资金,那么只能要求业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长年累月,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安装技术没难题
那么,除上述原因外,楼体外装电梯究竟可行不可行?有没有什么技术难点?
对此,我们还咨询了一些电梯制造商,他们的答复都是没问题。一位技术人员说:“其实,楼体外加装电梯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我们在很多商场或是酒店,都见过楼体外侧加装的观光电梯。从技术角度来说,观光电梯与普通电梯的安装、使用别无二致,只是占用空间大小不同而已。
综合来看,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难以推进,并不是卡在了技术上,意见难统一和费用太昂贵是两大拦路虎。
其实,近些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有关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或是实施办法,逐步推进这件惠民实事。2011年5月,上海市有关部门发布了《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提出增设电梯需要“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的,应当征得相关权利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2013年12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提出加装电梯需“本栋(梯)房屋专有部分占本栋(梯)总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本栋(梯)业主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加装电梯的证明材料。”
此外,深圳、广州等地对于相关费用的分担和补偿还提出了参考标准。
“另类电梯”成新宠
采访中,一位技术人员还介绍了一种情况,在种种限制条件下,楼道代步器和坐椅式电梯成为一些对加装电梯有迫切需求住户的折中选择。目前,在北京市、上海市等部门老旧楼房里,因为难以得到多数住户的同意,部分老人退而求其次,选择安装这种简易的电梯。
这种简易的楼道代步器是一种分段接力式楼道电梯,将轨道安装在楼道扶手上。乘坐时,只要刷一下智能卡,就会有一块踏板翻出,乘梯者站上踏板,站稳后按住扶手上的按钮,踏板就会载人匀速上行,当所乘分段到达顶端后,上一楼层的踏板会自动翻开,乘梯者即可站上踏板继续乘坐直到自己所在楼层。
但是,这种简易的电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占用公共空间,运行时影响别人的通行,还需要专人养护、维修,运行成本较高等。
上下联动齐解决
如今,老龄化社会逐步显现,随着老旧楼房的不断增多,加装电梯的呼声日渐升高,各个城市纷纷将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2015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和电梯更新改造中支持作用的通知》。这是国家部门首次发文明确专项维修资金可用于旧楼加装电梯,对解决电梯加装费用问题有望起到一定帮助作用。而且,随后多个城市为推动加装电梯,也陆续推出了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方案。
而北京市在电梯加装推广多年效果不佳之后,再次启动了一系列尝试。今年北京市决定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统筹规划。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原则上将补贴每部电梯造价的40%,且单部电梯不超过24万元,同时将选取老旧小区的100个单元楼作为推行的试点。6月初,辽宁省也出台了《关于全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今后,老住宅居民可自愿出资加装电梯。
发展规划待落实
其实,我市也有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先例。在青年东街一处7层居民楼,外墙突出两处圆柱,紧贴楼房的是一部采用玻璃幕墙的电梯。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就是个人加装的电梯。但是,像这样成功的例子,却屈指可数。
之前,在历年的市“两会”上,也曾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今,我市在推进这一实事上,也迈出了第一步。在今年市“两会”上以及前不久公布的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为老旧楼房加装电梯。
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希望省、市有关部门早日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政策,开展试点,满足群众加装电梯需求,让加装电梯民生工程早日惠及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