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品牌电梯造假,是让安全“退皮”

     销往国内多省份、价值2200余万元的品牌电梯,竟然全部是假冒伪劣产品!近日,湖北荆州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制售伪劣电梯案,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这一起案值超2000万元的电梯售假案,让电梯质量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11月19日新华网)


  “品牌电梯”怎样被伪造?流通销售如何逃脱监管?“定时炸弹”何时能拆除?人命关天的电梯质量安全问题,在某些违法制售的涉案者眼里,居然成了其追逐暴利的“让道”之物,难怪媒体披露此事时,要接连发出以上的愤慨之问。因为,电梯安全连着你我他,今天彼地的“李鬼”频现,同样潜伏着将来为害此处的巨大隐患。

  检索相关的信息资讯,谋财害命的“李鬼电梯”,早已不是今日始现的“市场毒瘤”和“定时炸弹”。就其造假形式来说,除了冒用正规的知名品牌,还有更为不堪的“以旧翻新”。2011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一电梯维修工在维修一台电梯时发生意外死亡,事故调查发现,这部电梯是用报废电梯的部件违法拼装的。随后,更为惊人的事件真相浮出水面:萧山区有一条报废电梯回收、翻新、贩卖的“利益黑链”。

  报废电梯“借尸还魂”、“起死回生”的“秘诀”在哪里?曾现萧山的“利益黑链”,洞穿了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那些专门从事电梯回收、翻新、贩卖的非法企业,大多挂靠正规的电梯公司;二是这些“翻新电梯”检验人员一栏,均列有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萧山工作站某工作人员的名字。换言之,“李鬼电梯”要想变身李逵、招摇过市,其实并不容易;如果没有个别正规企业或监管人员的见利忘义、沆瀣一气,这种害莫大焉的违法“偏门”营生,根本难以“捞”得风生水起。

  回头再看荆州警方破获的这起制售伪劣“品牌电梯”大案,其中同样提及,尽管电梯制假较为容易,但因安装使用电梯受到严格监管,需向质监部门提供合格证、委托安装合同书等一系列材料。为牟取暴利,犯罪分子不惜采用购买正规厂家合格证、伪造品牌厂家文书、不申请电梯报装等方法,来欺骗和逃避监管。而笔者更注意到,媒体报道还披露了一个细节:警方查获的百余部已被售出伪劣电梯中,有不少都在当地质监进行了报装,并通过了特检机构的“检验”,也即拥有了“合格产品”的身份。如此一来,其在运行中就算“出事”,也可归咎于“维护保养不足”。那么,这些涉案电梯的“特检合格”,真的只是有关监管人员的疏忽大意所致么?

  电梯安全绝对难容“定时炸弹”。冒牌也好,翻新也罢,对于这样的不法勾当和行为,完全有必要提高到类似“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角度,从严从重地给予打击惩处。否则的话,事发“避避风”、事后“一阵风”,为了巨额利益铤而走险者,还会纷纷冒头、重操旧业。这次查获的虽说仅是单个企业的短期所为,但对电梯生产的造假问题,再怎么“严把关口”都是毫不为过的。譬如,每辆汽车都有一个发动机编号当作“身份证”,还能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作为特种设备的电梯产品,尽快实现联网查询,就能有效防范以假乱真,有利杜绝“利益黑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