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下奋勇前行

     初冬时节,青、黄、红斑驳陆离的色彩将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装扮得绚烂多姿。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企业车间忙生产、项目工地忙建设的机器轰鸣声持续不断。


  这里是许昌市启动最早的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宝地。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审时度势,坚定信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作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优质服务为保障,稳增长,扩总量,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引领开发区再次腾飞。

  今年1-9月,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2.9%。

  以集群为抓手 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

  在总投资22亿元的许昌德瑞电梯有限公司年产3万台节能电梯项目施工现场,2号厂房正在架设钢结构横梁,4号厂房钢结构立柱已完工,办公楼、电梯测试塔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该公司工程师王东欣告诉记者,近期,4号厂房将要安装横梁,计划年底前完成一期项目基建工程,2015年8月底前建好办公楼和电梯测试塔。

  许昌德瑞电梯有限公司是开发区电梯产业的又一新军,集研发、生产、检测、试验、发货为一体,年产3万台节能电梯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将大大拉动开发区电梯产业的发展。

  谈及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民生说:“产业的集中程度,特别是高端产业的集中程度,是一个地区竞争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站在产业发展最前沿,开发区树立了‘主导产业突出、关联企业集聚、规模效应彰显’的产业发展思路,从‘广招博引’的粗放招商,转变为‘延链补链,配套互补’的产业链招商,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今年,开发区实施了8个电梯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9.88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电梯整机及配套企业15家,涵盖电梯研发、整梯生产、零部件配套、仓储物流、安装维保、数据传输远程监测、LED照明等领域,电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开发区还新谋划了年产2万套伺服驱动系统、年产8000台电梯、年产1.8万千米电梯随行扁电缆及井道电缆等6个电梯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27亿元。

  电梯产业集群只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中的一个分支。今年,开发区深入实施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战略,安排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109亿元,着力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主导产业为支撑、“一个核心区、五个区中园”建设为载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努力打造“三个基地”,即国内重要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和国内第三大电梯产业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王民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以许继电气城、美特桥架、许继变压器、永新电气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的电力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巩固提升电力设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生产水平,做强做大智能电网设备、直流输电及电力自动化、高压变压器成套设备及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体系。以河南阳光实业集团为依托,重点开发通信电缆、光缆、架空导线、架空绝缘电缆、750kV超高压交联电力电缆、1000kV特高压输电电缆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做专电线电缆产业链。

  以创新创造为引领 勇立技术领域最前沿

  “我们公司累计取得专利139项,其中,涉及电梯安全的专利就有15项,可以有效避免电梯剪切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10月10日,在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忠兴致勃勃地说。

  据悉,早在国家相关规定出台之前,西继迅达电梯公司就意识到防逆转装置对于扶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不仅将“附加制动器”作为其扶梯产品的标准配置,而且还加装了“非操作逆转保护装置”、“围裙板防夹装置”等多重保护装置,使西继迅达的扶梯产品安全系数大幅度提升,有效保证了乘梯人员的人身安全。以一台载重1000公斤、提升高度60米的节能电梯为例,其一天的用电量约为4.6千瓦时,与普通C级能效电梯相比,节电率高达69.83%,一年可为用户节省用电量约4056千瓦时。

  在开发区,像西继迅达电梯一样,重视科技研发,拥有多项专利授权的企业比比皆是。许继柔性输电公司实施的“特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了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长输电距离、最大输送容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装备,获得专利授权23项,还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河南阳光实业集团开发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电缆,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许继集团承担的“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解决了高速铁路供电系统集成问题,申请专利9项,获得专利授权2项……

  对此,王民生说:“企业是我们的立区之本,发展企业是我们的强区之路,在这方面,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对科技创新搞表彰搞奖励,在企业之间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发展氛围。”

  为了引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开发区积极协调、组织、举办企业科技创新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指导企业的创新,进一步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或扩建优先保证建设用地。对新入驻科技创业园的小型科技企业根据税收情况,实行厂房租金按比例减免的政策。协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研经费,让企业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帮助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推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王民生告诉记者,开发区每年都要对科技创新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进行重奖,2013年,开发区对作出突出贡献的11家企业进行了奖励。从今年起,开发区对企业的发展实行新的奖励政策,准备奖大、奖优、奖快、奖新,大幅度提高奖励金额,同时,那些虽然规模小,但发展快、税收增长快的企业,也会得到受表彰的机会。
  截至目前,开发区培育出了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总数的近40%,共建立了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和4个产学研基地、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07件,其中发明专利60余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当地工业产值的61.2%。

  以服务为保障 当好经济发展勤务兵

  “关于许昌市粮食物流园热力配套问题,要抓紧与供热公司沟通,拿出初步意见,建设局就热力管道没有铺设到位的问题做好协调工作。许昌凯迪威商贸有限公司深奥商贸物流园建设项目,项目工地有一条高压线杆穿过,经发局要及时与电力部门做好对接工作,尽快拿出高压线杆迁移方案。许昌晶锐科技有限公司是从孵化园孵化出来的企业,根据扶持政策,要优先供应土地,国土分局要抓紧落实用地组卷的上报工作,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要提前拿出意见,做好服务……”

  10月15日,在项目建设联席会议上,就如何服务好项目建设,开发区针对几个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服务措施。今年以来,开发区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0多个。

  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开发区制定了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半个月研究一次产业项目、城建项目建设工作,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并跟踪落实;制定了党工委班子听取项目建设汇报制度,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这两项工作制度,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开发区大力破解土地、拆迁、资金难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坚持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标准,加强用地项目审查,灵活运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政策,挖潜改造,腾笼换鸟,积极与省市对接,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促进项目入驻。科学制订拆迁方案,严格执行补偿标准,坚决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拆迁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切实解决好阻工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环境。大力破解融资难题,坚持多元化融资,积极主动为企业争取更多专项扶持资金。

  “如今的开发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持续求进,攻难克坚,依靠转型创新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再次腾飞,为‘五型’许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王民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