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为何轨道无障碍电梯不能用?

     上下班高峰期的轨道站,人潮汹涌。在观音桥或者沙坪坝轨道站,除了周末,每天都会出现这样一个背影:奶奶背着一个长着大大眼睛的小男孩,与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不同,这一老一少显得步履蹒跚。


    因为早产和治疗不当等原因,10岁的小男孩强强到现在还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独立行走。每次出行,对于他和51岁的奶奶温婆婆都是一场考验。他们每次走到轨道站,望着一些没有正常使用的无障碍电梯时,总有疑问:“电梯,好久能开呀?”

    两岁时发现不能正常行走

    温婆婆至今还记得当年孙儿刚出生时带给自己的喜悦。直到孩子两岁左右,家人才发现,孩子走路的时候两腿交叉,迈不开腿。

    家人最初以为是早产的原因,医院却诊断,孩子是“轻微脑瘫”。经过治疗后,孩子还是不能站立行走,只能趴在地上,直不起身子。

    医生建议,坚持给孩子做体操锻炼,舒展他的身体,争取康复。这一做,就是八年。比起最开始,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地行走,然而,一脚深一脚浅,在平坦的路上,也会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他自己顶多走四五米。”温婆婆说。

    背着孩子上学、做康复训练

    因为不能正常行走,孩子被学校拒之门外,婆婆转述学校的话:“你们这孩子不能正常行走,我们不收”。而强强目前的身体状况,根本没有能力独自去除了家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为了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温婆婆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收拾妥当。从住家观音桥赶到渝中区的第三人民医院,温婆婆要抱着55斤重的孙子到站台口,坐着扶梯下楼。

    没有扶梯,就只好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下楼去。年龄渐长,孩子越来越重,“气都喘不过来”。这种过程,每个星期他们都要重复五天,每天重复两三次。

    11月12日,强强和温婆婆的目的地是,沙坪坝重庆师范大学的生活教学楼,每周三,都要迎来20多个有着各种残疾的孩子。重师的大学生每周给这些孩子免费上两节课,教拼音和数学。

    “无障碍电梯为什么不开?”

    11月12日中午放学,很多孩子要么由爸爸背着,要么由外公外婆用简易轮椅推着,从沙坪坝无障碍电梯里,直接坐到站里。然而,在两路口站和观音桥站,强强和奶奶以及另外一个同样不能行走的家庭只能用背或者抬的方式,进出轨道站。“这些电梯本来就是给残疾人用的,为什么打开呢?”在被遮挡住的无障碍电梯门口,温婆婆只能背着强强默默离开。

    轨道集团:一些站点还在施工维修

    两路口站值班站长表示,无障碍电梯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还没有把电梯移交给轨道集团,暂时不能使用。观音桥站的工作人员说,电梯在扩建维修中,目前不能使用。有的站点为有需要的特殊群体提供接送服务。在两路口二号口的无障碍电梯的门外,张贴着有需要请拨打电话的通知。拨通电话后,两路口的两名志愿者,把强强背进了站里。观音桥站也表示,有需要的乘客给站里打电话,工作人员会提供帮助。

    轨道集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1、3、6号线在一些站点均有设立无障碍电梯,“两路口和观音桥因为扩建施工,暂时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