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海恩法则” 呼唤夯实电梯相关责任(图)

 


    随着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加强电梯安全监管迫在眉睫,各地监管部门出台的新政前所未有地密集出现。


  2013年年底,深圳出台了关键性法律文件——《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首次明确电梯安全事故“首负责任”、创新“三合一”标志等亮点可圈可点。其后,电梯维保单位“准出”机制、电梯安全评估标准、电梯监测系统等配套监管措施陆续实施,老旧电梯更新办法也有望年底出台,监管部门正在试图通过立法手段,将“电梯”的方方面面纳入一个有序的监管体系。


  “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着名的“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该法则的精髓在于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危险量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这一法则用在电梯安全事故上十分恰当。对待安全事故,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责任企业,往往是只重视总结,然后根据总结进行针对性的大排查,而往往忽视对事故征兆和苗头进行排查。长此以往,事故永远在前,教训永远在后。


  可喜的是,此次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的《电梯安全评估规程》和《深圳市电梯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两个技术标准性文件直接面对“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将事故的防范一同纳入监管体系中。


  事前监管永远比事后监管重要。之前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事故隐患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最终导致一件件惨痛事故的发生。但再完美的规章,是否能有效实施,关键还在于实际操作层面上人的素质和责任心。去年4月,深圳罗湖人民南过街天桥一自动扶手梯突然塌陷,导致一名男乘客整个人卡在电梯里多处骨折。后经调查,该事故为电梯维保人员粗心大意漏装一块梯级导致。同样,今年1月,南山一家科技公司因使用1台检验不合格电梯被罚3万元,这同样是不负责任拿人命开玩笑的典型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