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四川制定首部省级电梯管理办法

    9月14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教学楼电梯开门后轿厢未停,一男生踩空,身体趴在轿厢内继续上升并被卡在三四层间,被救出时已窒息死亡;10月5日,江苏南通市一工人在维修电梯时被卡在电梯井中,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不时上演的电梯“吃人”,让电梯安全问题颇受关注。


    随着高楼大厦的普及,电梯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用品”,然而,不时发生的事故,也让大家对电梯心存芥蒂。从2009年到2013年底,四川省电梯总数翻了3倍,随之而来的,则是同样在增长的投诉量。

    小区电梯何时该维保?电梯坏了如何使用维修资金?在“社区生态大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业主对最常用的电梯并不了解。

    老人出门要避早高峰

    在300多名受访居民中,有超过九成居民都遭遇过电梯故障。而就在调查过程中,成都文德路某小区也发生一起电梯故障。

    最近一段时间,该小区居民71岁的张先生每天出门都要看看时间:早高峰出门买菜,尽可能不选在8点至9点期间。外出溜街回家,也尽可能避免在下午6点左右。避峰出门这个无奈之举,全因小区电梯有问题。22日,记者在张先生所住单元看到,该栋一共有18层楼,每层有4户居民。该单元楼共 有两部电梯,但其中一部电梯已经损坏。张先生说,他已经入住该小区近十年了,最近几年,这栋单元楼的电梯轮流扯拐,“这部就已经坏了一个多月。”

    “有些住在低楼层的,就不愿出钱。”市民刘先生说,“之前的物管不管事,不少住户有意见,担心物管乱用维修基金,电梯到底修还是不修,就一直僵持在这里。”

    电梯困人还“罢工”

    在社区调查过程中,梨花街某小区也遭遇过电梯困局。10月21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该小区,小区有4栋楼,每栋两部电梯。虽然已过上班高峰期,电梯的“人气”却不减。

    “隔三岔五会扯点拐。”住在二栋的陈女士说,她曾有过好几次被关在电梯里的经历,“有一次停在两层楼之间,幸好有个年轻小伙子把我们拉出去了。”

    “工作了十多年,电梯也该换了吧?”有业主反映,三栋的一台电梯从今年4月份起就开始“罢工”。

    成都市质监局特设处相关负责人说,市民们投诉最多的问题就是非正常停运、困人等,而这些问题多出在住宅小区。

    电梯“扯拐”原因多

    为何电梯如此“脆弱”?为何住宅小区电梯故障率更高?对此,四川省质监局特设处工作人员王星说,除了安装技术,还跟电梯使用不当有关。“电梯的产权虽然为所有住户共有,但就像人们不会像爱私车一样爱惜公车一样,很多住户平时并不太关心电梯。”王星说。

    电梯与汽车一样,都是机电产品,都有一段磨合期。“磨合期对于电梯来说,往往是使用环境最恶劣的时候。”王星说。此外,由于开发商在安装电梯时,对电梯的型号选择、数量设置上可能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电梯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在不少小区十分常见”。记者走访十个小区发现,只有两个小区专门设置了货梯,“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任何机器都容易出故障,而一些小问题大家都不会注意,越积越久,就成了大问题。”

    不少小区监督不力

    每一部电梯在安装完成后,都需要专业的维保。在记者调查的小区,电梯运行不力都与维保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不少业主反映,“平时没怎么注意,感觉都是出了问题后他们才来维修。”

    “电梯公寓的物管费比一般小区高一些,就是用于电梯维保上,可不少小区并没有用好这笔钱。”王星说,业主每月缴纳物管费,委托物业对电梯进行管理,物业与维保公司签订合同,让其对电梯进行维保。“但一些物业公司在选择维保公司时贪图便宜或者在监督上不到位,这都会导致维保‘偷工减料’,而这也为电梯故障埋下了隐患。”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成都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虽然对电梯安全监管中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但责任主体难以落实仍是住宅小区电梯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