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奥的斯电梯的中国速度

     当F1赛车手在平地竞速时,摩天大楼里,另一场摆脱地心引力的竞速正在展开。500米高楼,电梯最短的上升时间是多少?


  “业界正在研制每秒20米的高速电梯,但是在一幢600米的高楼中运行,真正达到这一极速的时间可能只有2秒,所以我们更注重为建筑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建筑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产品。”郑培明是奥的斯电梯中国区第一位华人总裁,当中国以年均60万台电梯的市场增速超越美国的2万台,并且集中了全球50%的高层建筑时,让中国人做中国事自然成为这家美国百年老店的明智之选。而选择怎样的战略与选择怎样的速度和人才一样,都要考虑资源的最佳配置。

  1900年,奥的斯在上海和平饭店安装了中国第一部电梯,拉开了城市长高的序幕。1984年,奥的斯与天津电梯厂成立合资企业,成为最早进入新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如今,奥的斯旗下已经拥有4大品牌,8家工厂和1.5万名员工,电梯遍布上海乃至中国多个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市场,奥的斯选择分步部局,有节奏的增长。

  第一步是向中国集中资源。资源随着市场走,美国曾经是摩天大楼的集聚地,亦是高速电梯最大的市场,随后这一中心逐渐转向了欧洲和日本,如今是中国。2011年奥的斯将原先分散在全球的研发中心集中至上海,与总部的研发团队在同一平台上开展研发,其意可知。

  目前,一些电梯厂商都在将开发高速梯作为技术先进性的标志。郑培明表示,虽然高速梯从整体销售上看比重不大,也未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尖端技术的突破将有力地带动其他产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当这一技术延伸应用于中低端市场时。高速梯也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有别于IT产业的“喜新厌旧”,电梯行业是个用资历说话的领域,尤其是在以安全为第一原则的电梯业,再炫目的技术都要让位于安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认证,方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特别是高速梯因建造设计施工的原因,只能一次成功,过往的工程越多,也意味着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值也越高,曾被冠名为世界最高的10座建筑中有8座使用了奥的斯电梯,其中包括目前世界最高建筑——高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上海的地标东方明珠(10.92, 0.00, 0.00%)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也使用奥的斯电梯。应对不同的极端使用状况和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设计施工中问题的经验,逐渐累积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也让深耕中国的奥的斯找到许多针对当地客户的解决方案。

  第二步是服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梯销售市场,后端的维保服务不可忽视。。目前在中国,一台电梯的维保价格仅是欧美市场的三分之一。整个电梯维保市场没有严格统一的规范,规模差异大,质量良莠不齐。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逐步规范维保市场,这也为高质量的维保服务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郑培明断言,在未来的10~20年间,维保市场的增速会超越设备市场。鉴于发达国家成熟的维保经验,奥的斯已经在中国增加投入,结合GPS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功能,开发出“鹰系统”,并推行原厂维保。尽管目前维保收入仅占奥的斯其总收入的10%,但是维保人员已占公司总人数的近一半多。

  在两步走的战略中,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则是串接技术和服务的中枢神经。

  郑培明指出:“电梯速度不是解决高层运输的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以合理的布局提供垂直运输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果一部电梯从1层到100层,层层都要停,浪费的能源和时间是巨大的。现在普遍的解决方案是分层,一种是在某个区间运行,一种是中间换乘,奥的斯又推出新的Compass Plus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派梯的方式实现运输,减少中间停靠站。方法是在电梯口设置显示屏,乘梯者输入相关楼层,系统为同一楼层者自动指派相应电梯。更进一步,奥的斯借鉴智能安防领域的影像智能技术,一旦识别大量人员聚集在某一楼层,系统会分派多部电梯同时到达这一楼层进行人员疏散。

  “东方文化更加注重精巧细致舒适,而欧美电梯普遍老旧,欧美人对电梯舒适感的要求也不高。”这是郑培明在中国的有趣发现,但是在安全方面,中国客户却多关注价格,忽略了与价格对应的维保品质和相应方法,“这个差异正在缩小,中国客户对新技术的开放和包容要胜过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