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沈城正式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 救援平台正在搭建中

    沈阳市目前注册在用电梯42000余部,每天近200万人乘坐电梯,每年接到的电梯举报投诉约1000多起。去年起,沈阳晚报多次报道沈城各小区“电梯困人”事件,引起市人大代表对电梯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佟岗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市“电梯应急救援监控体系”的建议。8月28日记者获悉,沈阳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已正式建立,应急救援平台正在逐步搭建中,全市所有电梯有望明年获“身份证”,市民如被困电梯内可拨打固定短号码求助。未来或将无需拨号,拿起电话即可定位救援。


    人大代表提出建“救援体系”

    两届市人大代表佟岗十分关注《沈阳晚报》,特别是本报报道的“电梯困人”事件。“看到电梯困人的事,件件那么触目惊心!”佟岗说,“我家小区33层楼,3部电梯只有1部运行。电梯安全成了普遍问题,所以我提出了有关”电梯应急救援“的建议。”佟岗表示,建议设立沈阳市电梯安全监管及应急救援处置专业机构,统一指挥开展电梯应急处理,实现快速救援服务;通过对故障原因的综合统计分析,实行“黑名单制度”,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通过对电梯故障和维护管理的投诉分析,督促维保单位查找和排除其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沈阳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

    市质监局表示,看到《沈阳晚报》的报道和人大代表的建议后,3月起对杭州、南京两市电梯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市政府决定将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沈阳市电梯安全应急救援处置中心(以下简称“电梯应急中心”),承担全市电梯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参与电梯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机构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指导工作。电梯应急中心的建设项目有望列入明年我市电子政务的预算中。

   未来电梯将配“身份证” 如被困拨短号码

    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电梯应急中心建立后,下一步将进行平台建设,建立以应急呼叫电话为基础的电梯应急处置信息系统,申请专用的电梯应急呼叫电话短号码,建立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制度,建立与电梯签约维保单位、其他电梯维保单位和公安消防等社会救援力量的应急协调指挥机制。

    负责人称,平台搭建后,市民一旦被困电梯,可通过三种途径求助:

    1.每部电梯都将有一个带有编码的“安全标识”,类似电梯“身份证”,被困乘客用自己的手机拨打固定短号码,将编码告诉应急救援中心,通过编码定位施救;

    2.每部电梯都将安装一部编码录入数据系统的应急电话,被困时可直接拿起电话,无需拨号即可定位施救;

    3.通过“物联网”方式,应急中心大屏幕会自动定位故障电梯,同时查找附近所有维保单位,通知最近一家前去救援。

    救援时间缩短一半 间接考核维保单位

    市质监局负责人称,按规定,电梯一旦发生故障,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实施救援。“根据已建立电梯应急中心省市的经验,统一调度协调救援,时间会缩短一半,仅需16-17分钟。”负责人说,“还能通过对故障原因、维护管理投诉等数据综合分析,考核维保单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电梯应急救援大多依靠物业和维保单位,沈阳有许可的电梯维保单位140多家,多久前去救援、多长时间发生一次故障无法统一监察。“中心建成后,可实行”黑名单制度“,不但能及时统计和分析电梯困人的故障数据,做好风险监测,还能对那些不及时救援的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监督、淘汰。”

    客梯有了“身份” 救援人员到场仅用13分钟

    在国内,南京、杭州、广州、南通等城市已正式启用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被困电梯时除了拨打维保单位电话,也可拨打96333求助,后台通过GPS迅速定位,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展开救援。以南京为例,3.1万台垂直客梯有了“身份识别码”,拨打96333求助后,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2.97分钟,比国家标准规定的30分钟快了1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