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别让电梯背恶名

    近日,笔者独自在小区乘坐电梯时,已行至高层的电梯突然停顿,随即迅速下坠。期间求救电话无任何反应,楼层按钮也全部失灵。好在中途电梯恢复正常,才有机会“夺路而逃”,不用体验免费的“跳楼机”服务。随后,笔者在社交网站一番吐槽,回帖无数,这才发现身边不乏遭遇相同事件的朋友。有的被困数小时,还有的直接感受了自由落体十几层的“快感”,而且无一例外,同样的事故都不是第一次发生,让人听着毛骨悚然。


 
    近年来因电梯故障导致意外发生的事件不在少数。电梯惊魂多发,表面看来是电梯本身存在问题,但隐藏背后的,是没有明确的定期维保制度以及专业维修人员缺乏的实质问题。记者所在小区是新建小区,近60部电梯运行不超过3年,除了每年更换电梯保修卡外,平日里也就只在有人被困之后才能见到匆匆而来的维修人员。
 
 

    作为公共设施,电梯的运载量向来都是密度大、流动性强、使用率高。有一句行话,“电梯安全三分靠制造,七分靠维保。”一部合格的电梯产品,如果安装、维护保养存在缺陷,其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能是不可能得到有效保证的。因此,定期的日常检测和保养尤为重要,绝不能在事发后才“亡羊补牢”。
 

    事发后,笔者第一时间通知了小区物业。而物业的反馈结果则是:“已派维修人员,查看时电梯运行正常,不需要进行检修。”这种亡羊都不补牢的做法,或许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相关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没有维保资质,对电梯维修一知半解让人担忧。

 
    由此看来,要想确保电梯运行安全,亟待建立定期检测制度,提高维修人员素质。不要总让电梯来背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