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中国制造型企业无疑是变革的实践者和驱动器。为助力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与众多探索中的中小企业一起,寻找中国制造的正能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制造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制造之美高端论坛”于7月10日在杭州拉开帷幕。
论坛现场,浙大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指出,近年来,受到制造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创造价值的方式,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制造业离不开与服务、商业模式的结合。如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把服务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通过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附加值的进一步上升;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商业巨头、垄断企业,现在,互联网分布式制造系统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更多草根、创新和服务相结合的思维逻辑、经营逻辑。在新的生态系统里,我们的制造服务怎样和其他的元素结合,至关重要。我们常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跟凤凰涅盘一样,凤凰要高飞就要靠大脑和翅膀。大脑是什么?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制造跟服务的结合,两个翅膀则是:一个对接互联网,另外一个对接金融,如果金融体系能够与实体经济对接,中国会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的制造业也必将取得持续性发展。
谋大事应观全局
1997年,浙大管院EMBA校友王水福的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美国奥的斯公司携手组建合资公司。控股权是王水福与外资合作的前提,但就在合作进入第四年,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时,西子放弃了控股权,此举曾让很多人不解。王水福在演讲中道出初衷:西子是一家以村办企业起家的民营公司,起步后在研发、技术、品牌等方面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合资是快速注入最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的方法,如果能将中国制造的西子奥的斯推向世界,一切就都值得。他认为,发展企业如同培育树木,“很多企业都是草本基因,经济形势好时,生长茂盛,到了冬天就凋谢,这样的企业很难发展。这样的企业需要转变基因,由草本变成木本,这是一个质的转变。树木到了冬天即使树叶凋落了,到第二年仍会长出新芽。而且,树干一年比一年粗壮,枝叶一年比一年茂盛。”此次合作的直接结果就是,2000年,美方将德国和美国的工厂全部关闭,把生产线移师中国。西子奥的斯电梯产量以50%的速度增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扶梯生产厂家。
产品服务化是趋势
“过去是卖制氧机,现在,我们保证每年提供高质量气体给客户,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服务客户,也实现附加值的进一步上升。” 浙大管院EMBA校友、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绍融在演讲中分享了杭氧的转型之路。毛绍融指出,产品和技术需要升级换代,管理和业务同样需要转型。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产品服务化是未来的趋势,而这个趋势我们正在实践。我们始终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市场开拓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紧跟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发展的路径,根据大环境的变动、行业的特点及自身的情况来调整下一步的战略。
中国制造的4.0 需要老老实实的积累
作为莱卡相机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宁波永新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磊(浙大管院EMBA校友)刚刚参加完莱卡的百年庆典。现场,他以大量生动的案例指出,制造业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需要一代人、两代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尤其是在深度制造行业,“耐不住寂寞”谈跨越,脱离了产品质量谈品牌,都是不切实际的。德国的制造4.0,同样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沉淀过程。最近日本制造业遭遇滑铁卢,原因在哪里?因为论高端做不过德国,论创新做不过美国,论成本做不过韩国和中国,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是造成日本制造业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需要警示和规避的。
差异化生存 回归“小生意思维”
在挤破头的小家电行业,很多企业都惨淡经营,利润微薄。但是,宁波图兰多电器有限公司,一家规模不大的外贸小家电企业,却通过差异化运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利润空间,并且成功地为世界五百强沃尔玛、百事供货。现场,图兰多总经理郑昭良分享了创新中的战略思维。他指出,价格永远是第一杀手锏,但更是一把双刃剑。粗制滥造、“靠比别人便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浙江块状经济的洗牌早已悄悄开始,如何在行业内精耕深挖,成为“剩者”,取决于融合了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价值思维等多个维度在内的综合战略考量。创新在他看来,是一个持续“有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了创造客户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而创新的度,就在于精准把握“半面创新,半面出奇”。适度,恰好符合客户需求,往往只需领先一小步。
中国制造网副总裁徐波在发言中表示,我们是带着长远的眼光,把“中国制造之美”当作一项长久的公益活动来举办的。我们希望所有参赛企业以及“中国制造”的品牌能够从中获益,这种获益将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奖项评选阶段。三年来,中国制造网拿出了自己在国内外展会、刊物出版、网络展示等一系列的渠道,为获奖产品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希望让那些代表了中国制造真正价值的获奖产品和企业,获得更多在国内外市场上充分的展示机会,赢得尊敬,也赢得中国制造该有的地位。
“中国制造之美” 年度评选始于2011年,今年已是第四届。该评选是一项针对中国产品的公益性评选,主办方旨在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推出一批能够代表“中国制造”现阶段水准的精品,改变中国制造的旧形象,挖掘中国制造的新价值,鼓励产业创新与变革。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型企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也是创新的驱动器。在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制造之美”系列活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