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梯困人事故时有发生。合肥市公安局统计显示,电梯故障报警增长率达19.5%,几乎与电梯数量增长同比例。如何才能确保电梯安全?维保谁来管,资金谁出,怎样确保应急救援高效开展?昨天(2日)下午,合肥市副市长陈晓波组织召开全市电梯配置及监管工作座谈会,会上众多“高手”为电梯安全支招。
【安全意识】
问诊:居民安全使用意识淡薄
人们安全使用意识淡薄,是“电梯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如果用力拍打电梯内外的召唤按钮,容易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害。还有住户会乘电梯反复上下哄孩子玩。殊不知,电梯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会造成不应有的磨损。
支招:运用文字影像等方式宣传引导
电梯安全教育非一日之功。该负责人建议,向市民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普及知识,不仅仅是日常宣传,而且要采取一些有效手段。比如,可以借鉴外地经验,跟文化部门联手,推出文字、影像等材料,深入宣传。”
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赞同。他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电梯安全事故中,80%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他认为可以发挥电梯行业协会的作用,由相关部门统一制作材料,与物业企业合作,在居民中扩大影响。
【维保资金】
问诊:维修改造专项经费难保证
采访获悉,一般住宅电梯使用10—15年后需要进行大修改造或更新。据悉,我市超过10年老旧电梯达1500多台。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电梯数量逐渐增加,零部件磨损、老化问题日益严重,一旦大修改造或更新所需费用加大。
国家没有对电梯使用年限做出具体规定,但根据建设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电梯大修改造费用可以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取。合肥市也有此政策。
但遗憾的是,电梯“养老金”使用渠道并不是很畅通。据《物权法》规定,社区公共建设大修使用专项维修基金要满足两个2/3:一是同意人数达到业主总人数的2/3;二是专有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2/3。所以,在现实中很难操作。
支招:建绿色通道实行先行支取
“目前,全市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量大,但使用非常少。”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说,研究如何启用快速通道,已经迫在眉睫。
该负责人建议:“必要时,是否可以先行支取。先维修,然后,再完善手续。”在未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小区,研究建立紧急情况下,电梯重大维修、改造、更新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快速通道,简化电梯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而在已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小区,电梯的重大维修、改造、更新等所需经费,可申请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该负责人特别提出,在新建住宅小区交付时,探索房产开发企业交付时,缴存电梯大修(更新)基金制度。“这也是解决维保资金不足的一个方法,建议由全市统筹。”他说,在江苏最新出台的物业管理条例中,也将其列入其中。
【应急救援】
问诊:专业救援队尚属义务施救
如今,合肥市专业救援力量不断完善,建立了以公安110为接处中心,以公安消防为救援队,以专业维保队伍为技术基础,以政府应急办和质监部门为统筹协调指挥的电梯应急救援机制。也就是说,只要被困电梯的居民求救110,政府就会联系最近的电梯应急救援公司派人前去处理。目前,救援公司已经扩大到8家,每家公司组建了2-3支专业队伍。
三点建议
1.电梯协会评选推荐
开发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出于成本考虑,可能不会选择质量最好的电梯。如何引导开发企业选用高质量的电梯?
相关负责人建议,除了在房屋电梯验收时,严格把关,还可以发挥电梯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电梯服务企业评星活动,进一步规范电梯行业市场秩序,在行业内进行引导。
2.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相关负责人建议,将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市政府对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对于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3.推行电梯第三方责任险
居民屡屡被困电梯,出现伤害事故,谁来负责?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省质监局、省金融办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一年。因此,我市或将在学校、医院、车站、商场等公共领域,尝试推进电梯第三方责任保险。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希望,电梯所有权单位能够强制执行。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拿出将保险工作引入电梯大修、改造和更新的管理中的可行性意见。
如何保证专业救援队伍的生命力,也确实是当前电梯安全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市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财政能够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保障。“当然,如果出现事故,维保单位出动,如何支付经费,也需要出台更细致的意见。”该负责人说道。
座谈中,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也提到了一个现象:一旦出现电梯困人事故,更多的乘客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打电话给110,而不是打给物业以及电梯的维保单位。“如此一来,物业及电梯的维保单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延伸阅读
【新事物】
“黑匣子”引领电梯行业技术变革
电梯一旦“罢工”,应急处置中心将在第一时间收到信号,通知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不仅如此,还能通过语音或者可视电话,跟被困电梯的乘客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
如今,电梯物联网的出现,或将引领电梯行业的技术变革。安徽已经建立了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平台,于去年3月运行。“合肥住宅小区也有试点,”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将分步实施,全面推广。
在该系统中,每台电梯上都会安装一台数据采集终端。如果电梯出现冲顶、溜层、门打不开等故障,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人员被困电梯时,通过摄像头可观察情绪变化,通过语音对话安抚被困人员。
【小数据】
2013年底,合肥在册各类电梯数量已达38296台,其中,客乘电梯31944台;住宅小区电梯约2.6万台,约占全省总数的1/2,且每年仍以2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目前,专业救援队尚属义务施救,在经费上难以保障。
支招:政府财政给予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