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6278台高风险电梯将接受安全评估

    今年,北京市将强化电梯安全分类分级监察,全市公共交通、超高层建筑、老旧居民住宅、商场等六类重点场所使用的6278台高风险电梯将接受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昨天,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今年本市将至少为500台地铁电梯安装“黑匣子”,以有效监管电梯运行数据、维护电梯安全。


  电梯投诉占总投诉44%

  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处长李亮华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特种设备数量总计为295774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1%。其中,电梯的增长速度最快,一共增加了16033台,增幅比例达到10.5%。

  与电梯相关的投诉举报也有一定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市特种设备类投诉举报有1125起,其中1056起是电梯类举报。涉及电梯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44%。“其中,有617起是因为电梯发生故障影响使用,这占了电梯投诉的58%。”李亮华补充说。

  记者了解到,电梯事故一般发生于安装、维修等施工环节,多为使用、管理不当和违章作业造成。而维护保养不到位、零部件更换不及时,是导致电梯故障的主要原因。“相比之前的环保、开机停机时间等因素,现在电梯投诉中故障率的比例较大,也说明电梯还是存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李亮华说。

  高风险领域电梯接受评估

  据悉,电梯使用环节重点突出的六类高风险领域,包括公共交通、超高层建筑、老旧居民住宅、商(市)场、医院和学校。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副处长邢磊透露,这六类场所的电梯全市一共有两万多台,今年要对其中的6278台高风险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约占总数的30%。

  邢磊说,本市对电梯的监管以往都是采取统一标准,但特种设备由于设备本身的类型、使用场所、使用年限状况等不同,风险耐受度是不一样的。今年要接受风险评估的6278台电梯,是在全市17万台电梯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极高风险的部分电梯,考虑其可能出现恶性突发事件的几率,以及其一旦发生负面事件的重大程度,挑选出来的一批最高级别的电梯。

  此外,对于分级分类监管电梯的方式,邢磊表示,将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500台电梯今年装“黑匣子”

  邢磊介绍,今年,全市将在轨道交通电梯领域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这项工作已经启动,目前正处于研判关键技术方案阶段。”他透露,今年上半年,现场工作将陆续启动,要力争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电梯上最大范围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到年底之前最少完成500台电梯安装工作。

  据了解,电梯物联网技术,就相当于给电梯装“黑匣子”,可以采集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上传到互联网监控中心,结合平台应用软件,从而实现各相关单位对电梯实时有效的监管和维护。

  记者获悉,此前,东城区的2000台电梯已经率先安装了“黑匣子”,完成了电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邢磊表示,除了地铁电梯以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会考虑延伸到其他领域。目前,顺义、通州、海淀、石景山等区县也都在研究物联网技术试点工作,到2016年年底之前,全市还要增加3000台电梯应用物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