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挤电梯如春运 一趟要“堵”十分钟

    高层建筑是城市实力的象征,随着南昌经济的发展,市区的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人们在高层建筑中工作、生活,都要乘坐电梯上上下下,而每天早中晚高峰期电梯的“空中塞车”,也成了当下高层建筑的新“病”。


现象

1

    昨日上午8点30分至9点上班高峰期,记者在八一广场附近的财富广场和恒茂写字楼看到,电梯门前都是黑压压围满了一群人。

    财富广场B座写字楼电梯间的面积不大,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很多人等电梯时都几乎贴在电梯门上。记者看到,电梯门一打开,大家就蜂拥而入,从里面出来的一名女士边喊着“不要挤,让我先出来”,边费力地用手拨开人群。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名女士姓李,在16楼工作,她认为刚才挤出电梯的经历“如同春运”。等电梯再回到1楼,已经是10分钟之后了。
 
    而在恒茂写字楼电梯前,排队的人也多,但保安用隔离带将人群分开,确保每个人能有秩序地排队,进电梯时情况会好很多。

    挤电梯“如同春运”

    (地点:财富广场、恒茂写字楼)

    上午9点,记者刚走进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住院部,就看见一条十余米的队伍从电梯间排出。4名保安为了控制人流量,每当电梯间挤满了人,他们就用铁栏杆拦住入口,等电梯运走了一批人,才放行下一拨人。记者现场体验了一下,排队进入电梯间等了约5分钟,在电梯间等电梯又花了约10分钟,因为人多拥挤,电梯门最后只能勉强关上。

2

    保安用铁栏杆控制人流

    (地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电梯拥挤,对市民来说只是乘坐体验差,而电梯的安全问题,就让人胆战心惊了。家住某小区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坐电梯就有过一次恐怖的经历。

    前不久,她乘电梯从29楼下到1楼,刚进电梯并没有什么异样。可是当电梯下到27楼时,电梯先是一震,然后发出了警报声,周女士突然感到明显的失重感,电梯快速下降,这把周女士吓了一跳。“我摁了电梯内的报警按钮,但没有回应。其他按钮也都没反应,我只能看着显示屏上的楼层一直往下降,直到地下1楼时才停下来。”周女士说。

3

    电梯突然变滑梯

    (地点:南昌某小区单元楼)

影响

    记者从南昌市质监局获悉,截至2013年底,南昌市在用电梯共20237台,并处于每年增长的状态。工作人员胡艳告诉记者,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方法,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电梯安全事故。

    “有些市民喜欢直接挤电梯,看见电梯门要关了就用手去扒或是直接撞过去,这样很容易造成电梯损坏,也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胡艳说,电梯超载运行,加上有些市民不文明的乘坐习惯,使得很多电梯寿命缩减,故障率也有所上升。

1

    拥挤超载易引发事故

    “9点钟上班,这电梯人多的时候要等10来分钟,还不如我自己爬楼。”在财富广场内一家公司工作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去年她才来到这家公司上班,刚开始工作的一周,她就迟到了四天。“我不是南昌人,刚来的时候对路况不熟,常常是踩点到,等电梯的时间一长就迟到了。”

    记者采访时,许多在此工作的白领表示,他们和同事大多都有因为等电梯而迟到的经历。一名在13楼上班的钱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一次等了两部电梯,都没能挤进去,最后干脆爬楼梯上班。后来,一遇到等电梯人多的时候,他就选择爬楼梯上楼,“这比坐电梯靠谱多了。”钱先生表示。

2

    大多数白领为等电梯而迟到过

探因

    规划无法满足高峰期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认为,电梯拥挤的问题,是建筑规划不合理造成的。针对这种观点,建筑设计师陈哲认为“规划师们有点冤”。

    陈哲告诉记者,《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米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陈哲说,这个规范的要求不是很细致,大多数写字楼的电梯设计是远远超过规范要求的。

    现在电梯拥挤、等待时间长,问题主要是存在于上下班高峰期,在平峰期,电梯完全能满足要求。“我们不可能按高峰期的需求来设计,比如设置20、30部电梯,高峰期肯定很顺畅,但平时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陈哲说,他们设计电梯一般会考虑面积、人流等因素,但高峰期人流量的变数很大,他们不可能完全考虑到。

    有些市民认为,应在建筑物内设置多处电梯,避免电梯集中造成的人流量集中。对此,陈哲认为不太可能,“一般电梯设计都尽量放置在建筑物的中心,且要集中设置,这是出于建筑物安全的考量。如果在建筑物内多处设置电梯,建筑的牢固程度会大大下降。”

对策

    科学调配运力 错峰出行

    要完全解决高峰期电梯拥挤的情况虽然不太可能,陈哲认为,只有从科学调配电梯运力下手。“比如电梯可以设置低层不停,中高层再分层错开使用,还可以通过物业协调各公司的上下班时间,大家错峰出行。”

    此外,陈哲认为,还可以引进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电梯,比如双子电梯,即两个轿厢在同一个井道中独立运行。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双轿厢电梯的缺陷,也很少会出现一个轿厢空无一人且无人等待,而另一个轿厢不断载客的情况。


    “电梯运营商还可以选择一种楼层选择系统,它可以为电梯系统提供控制和协调功能,乘客只需在候梯厅显示屏上按下按钮,便会被告知哪一台电梯可以最快将他们送往想要抵达的楼层。”陈哲说。

    南昌市政协委员李洪应表示,要想改变如此现状,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事故应急措施。其次,还可以建立基金制度,一旦电梯被弃管,可以动用基金进行正常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