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与广告
上海电梯
《上海电梯》创刊于1988年8月,是我国电梯行业办刊最早的杂志之一。因为它一直坚持以电梯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的办刊宗旨,受到国内电梯企业和相关企业及广大读者的...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埃略凡特文化传播DM杂志
2009年1月创办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传播广告》。它不仅能扩大电梯企业向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物业单位的信息传播和全面交流;也让房地产企业及物业公司从...
点击阅读电子杂志 >
湖北黄石:小区急救担架难容电梯 多数病人被背下楼

图为:电梯测量宽度为135厘米。

 

    上个月,家住湖滨路一小区的陈爹爹突然在家晕厥,老伴拨打120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并进行施救。待陈爹爹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用担架欲将陈爹爹抬进电梯时,却发现电梯空间太小,难以容纳2米长的担架。结果,还是靠担架工背着进了电梯。


    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发现,许多高层住宅电梯空间狭小,导致医用担架都无法平放,这给医疗急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担架难进电梯 大多数是背着病人下楼


    谈到担架无法进电梯的问题,市二医院急诊科医生廖俊林感触颇深,“城区除了少数写字楼,一般的住宅电梯都无法满足担架放平进出的条件。”


    原来,在医务人员进电梯时,担架可以斜着靠着电梯墙壁放进去,一旦有人躺在担架上,需要放平,自然无法进入电梯了。


    一名担架工告诉记者,一般的高层电梯住宅,担架根本用不上。大多都是直接背着病人下电梯,或者几个人用被子包裹急症患者进出电梯。


    如果是在空间较小的电梯内,由于人多挤不进去,最终也只有走楼梯。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楼梯也比较狭窄,容易给病患造成二次伤害,曾经就有过因为抬患者下楼,而造成患者肢体损伤的情况。“像心功能不全、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腰椎骨折等病情,都是无法或者不能用‘背’的。”廖俊林说。


    有时候很多突发性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抢救时间,如果电梯不能给抢救提供方便,甚至造成了些许障碍,一旦有老人在高层住宅突发疾病,影响将是致命的。


    记者测量长度 担架完全没有平放的可能


    小区的电梯到底有多大?为啥容不下这救命的担架?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个高层住宅小区,发现大部分高层住宅配备的电梯面积基本尺寸都在1.5米×1.6米;而在磁湖路的一个小区的电梯内,记者实际测量的数值仅仅只有1.35米×1.36米。记者再测试一般的急救担架,长度在2米左右,最短的简易担架也在1.7米以上,宽度最少在0.5米。换句话说,按照标准尺寸,医用担架很难进入小区电梯,即使进入也无法平放。


    记者也随机询问了几位小区居民,大多数居民认为自家的住宅楼电梯空间太小。“开发商节省成本嘛,当然装小一点的电梯。”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提到医疗急救方面问题。


    就乘电梯与走楼梯在时间上的区别,记者进行了体验。记者乘电梯从10楼到1楼,在没有停顿的情况下,只花了十几秒钟;而记者从10楼走到一楼,花了将近2分钟。如果考虑背患者下楼的因素,实际两者时间差距可能会更大。


    规范已经出台商品房需配担架电梯


    针对普遍存在的电梯装配问题,记者咨询了黄石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建筑设计工程师李前进。
“目前,黄石33层以下的高层住宅的电梯的装载量普遍是800公斤,核载9人。”李前进说,在这种厢式电梯内,医用担架肯定是无法平放的。“如果电梯做大了,自然就算到公摊里,最终还是摊到消费者身上。”


    据了解,2012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详细规定了高层住宅的电梯安装的规范。据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住宅要适应多种功能需要,因此,电梯的设置除考虑日常人流垂直交通需要外,还要考虑保障病人安全、能满足紧急运送病人的担架乃至较大型家具等需要。”


    “虽然公摊费用最终还是到消费者身上,但对用户来说会更加安全和方便。”李前进认为,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出台时间和最少2年的施工周期来推算,在2014年年底以后交房的楼盘,应该都配备有可以容纳担架的电梯。